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与评价
小学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与评价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俞彩霞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俞彩霞
    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一是规定了阅读量,1——6年级要达到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二是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使之“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语文课标中视课外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规定给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依据,也提出了要求。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对学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态度积极、阅读习惯基本良好、阅读兴趣较浓、阅读内容丰富、家长支持率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外阅读兴趣差异大、随意性强、阅读习惯和方法差异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所花精力和时间有限等。据此,进行长达两年的小学课外阅读研究与实践,从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与评价入手,帮助小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内容
    (一)构建各年级课外阅读目标体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别制定出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
    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独立阅读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评析文中人物的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文章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名家名篇或片段;有摘录好词佳句及文章精华的能力;能独立制作阅读卡片,参加社会上的阅读活动。
    (二)构建各年级课外阅读内容体系
    1.围绕课外阅读目标体系,以课标推荐、教师推荐、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累计字数达到200万字左右。
    2.按照所选阅读材料的深度和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将200万字阅读材料划分至低、中、高三个年段,低段7万字、中段60万字、高段133万字。
    3.按照各段阅读材料的特点,将阅读材料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类。低段必读4万,选读3万;中段必读30万,选读30万;高段必读50万,选读83万。
    4.学生除了必须完成所有必读书目的阅读外,还需在选读材料中选择规定字数的书目(低段选读1万、中段选读15万、高段选读50万),从而完成整个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
    二、课外阅读方法
    我们所倡导的课外阅读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下,通过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而展开的。
    (一)精读法
    精读法也称细读法,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朱熹提到的“熟读、精思”就是精读的含义。对于一些经典名著,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精读,主要从作者的布局谋篇、结构特征、语言特色、遣词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仔细体会,认真学习。
    (二)略读法
    略读法是相对于精读法而言的,因为当今时代如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果我们只学会字斟酌句地读,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的。因此,我们还应教会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在查找有关资料,筛选有关章节,需要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叙述层次,寻找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证要点时,使用略读方法。这种阅读没有太高的理解要求,阅读时可以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浏览,按需查找所要的资料和章节;也可以随便翻翻,略知条理和大意;还可以抓住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论证要点和主要事实。采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往往要先看标题、目录、导语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部分文章的大意和主要观点、主要事实就浓缩在这里。
    (三)选读法
    选读法是人们根据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某些书籍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满足所需的阅读方法。生活中学生想要了解某些知识或要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就需要运用选读的阅读方法。运用选读法的关键是采用略读方法中快速浏览的方式迅速找到与所需相关的篇章和部分,然后再采取精读的方法通过熟读精思解决问题、拓展见识。
    (四)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读书时不发音、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快速地理解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速读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经常挑选一些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好懂易学的文章片段开始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安静,舒适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完成与阅读文章有关的问答题,然后循序渐进逐步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速度自然提高,在阅读实践的锻炼中学生也后培养起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阅读、会跳读并结合自身情况掌握适当的停顿时间和次数。
    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对这几种方法的指导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往往是精读中穿插略读,选读又与速度相结合,这几种阅读方法的使用应根据课内外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的不同恰当选择,使阅读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阅读目的。
    三、课外阅读评价
    苏霍姆林斯曾提出一系列评价阅读活动的指标,主要包括:“能找到想要阅读的书;能在书中找到需要了解的部分和内容;能够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能够分析所读内容在逻辑上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思维分析,明辨善恶是非,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会表达,能够把自己的感情、思路清晰流畅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由此,我们建立了一套与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阅读活动考查指标相适应的课外阅读评价的动态方式,力求从过程、方法、结果、形成的能力等方面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取得的成绩。
    (一)建立“阅读伴我成长记录袋”
    “阅读伴我成长记录袋”中可以逐步充实的资料有:学生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字词句摘录本,读书笔记,阅读记录卡,优秀习作本,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关于阅读方面的各种评价资料(如:课外作文辅导班的优秀学员奖、一篇佳作后教师的评语、爸爸妈妈在看了读书笔记或阅读记录后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故事大赛中的荣誉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相结合,来检验课外阅读的效果,可以使教师和家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效果,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以保持。如开展“读书节”活动,让读书之风在校园弥漫,组织“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让学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道出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帮助,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读书汇报会等其他形式的活动,还结合特殊的节日、纪念日引导学生读专题书籍和文章,开展专题的班队活动,如雷峰纪念日了解雷锋,端午节了解屈原,国庆节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品尝收获课外阅读成果的甜蜜。 
    (三)设计必读书目的考查内容
    在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切实落实145万字的阅读量,并避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可以对一至六年级所有必读书目进行阅读分析,并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设计考查问卷,以此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