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案例分析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杨梅

     杨梅     甘肃省威武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摘要:目前,很多小学生产生了厌学现象,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健康顺利地走完成长的厉程。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情绪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因心理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就教师批评这种事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批评往往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比例很少。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1.家庭教育过严。有的家庭,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却忘记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在父母与孩子的愿望、要求发生冲突时,孩子往往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不断的冲突中,孩子在达不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对父母的目标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我们的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家庭教育过于溺爱。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感到学习不是轻松的事,不能轻易就有收获感,所以从心理上排斥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约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有恐惧感。加上父母彼此问生活观、价值观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孩子对世界认识的片面性,学习动力不足,诱发厌学心理。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由于案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小学生疲于应付题海战术,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知识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一直下滑。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厌学学生内部环境:

    1.唤醒心灵,激发动力。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及时鼓励。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二)建构帮扶的外部环境

    1.让学生感受关爱。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2.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孑L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要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愿意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闻题。

    3.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并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活动。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还有,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家长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条件上以最高规格来满足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就拥有了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利,这与其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在和孩子进行一种交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去思考,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健康顺利地走完成长的厉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