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王慧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    王慧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数学应用题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备受数学教师的重视。学习应用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应用题,应用题主要是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得抽象的定理公式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需要探究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理念,提高數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理清应用题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条件,明确题目中的含义;其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最后在选择合理的解题方式,进行应用题解答。所以,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典型的应用题例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在一个汽车零件的工厂有一批 60 件的生产任务,生产期限为一个星期。前两天因为其他工作原因,每天平均生产 5 件汽车零件,那么为了如期完成生产任务,该工厂需要在剩余的五天内每天至少生产几个汽车零件?在这道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将题干的数学条件转化数学语言,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然后,教师结合应用题内容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用反推法,根据所要求解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比如,这道应用题求解零件的生产速度,首先要知道的5天生产零件的总量,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已经生产了2天,每天生产5个,那么剩余的零件总量是60-2×5=50个,知道了总量,再求平均每天的生产量就容易了。即,50÷5=10(个)如此以来,学生掌握了解题方式,能够理清解题思路,就能轻松解决数学问题了。

    二、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在主体位置,教师只是担任辅导任务。现今的教学方式颠倒了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够,没有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只有教师提问了,学生才会参与进来,并没能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要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应在讲解知识时及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只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却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应用题不会做。生活化教学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用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例子。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妈妈在水果店买了12个苹果,爸爸回来的时候又买了6个苹果,小明拿走了1个苹果,妹妹吃了1个苹果,问最后还剩几个苹果?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教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将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从而能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这道题,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想象,真正提升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一节效果良好的数学课,教师总是侧重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侧重于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单纯的口头讲授。应用题教学也应当如此,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毫无疑问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活动与应用题教学的有机结合。以 "梯形面积计算"为例,若单纯让学生依靠公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往往只能够生搬硬套的解决,对于问题的实质完全不了解,在后续的联系中也是错误百出,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的活动来将体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如长方形等,然后在求出面积,那么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理解将会更加的深刻,其思维也会更加的开阔,哪怕遇到稍微复杂的相关问题,学生也能够积极正确的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视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活动中学习应用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心毫无疑问是更强的。

    教师要深入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模式,才能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应用题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晏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好家长;201439 .

    [2]夏勇.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6.

    [3]卢俊义.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1):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