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有意尝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有意尝试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董祥健

           

    、应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

    教师应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时,首先要在学生能接受并掌握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来实施。因为网络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针对这四大要素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实施任务驱动与教学的策略,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就要首先从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习方式上打造一种新型得体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外,还能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在不脱离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同学们对知识建构的理解和学习,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阅读史料,挖掘探究资源

    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料有很多,有历史文物、遗产古迹、文字传记、民间传说等等,老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史料,虽然有一些不可能实现现场观看的条件,但是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见到他们并不困难,要善于挖掘史料,利用资源,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东西,阅读更多的史料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掌握历史经验,把握规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不断的追寻史料,在史料里找到历史的真相,从史料里获得结论,由此看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历史,观看对历史记载的资料,可是在历史的记载中也并不是全都正确的,所以并不可以盲目的相信,所以学生要结合问题进行研究。所以,老师要教导学生对史料进行阅读和探究,得出社会文化的历史材料。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综合素质外,教师还应重视历史课题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枯燥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商朝历史时可以结合《封神榜》的故事,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且更加感兴趣,学生听课效率更高;还可以由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除了知识,还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由于教学评价单一,知识被看作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尺,而情感教育容易被忽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纵深性和延展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学生不仅更易于接受,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它学科的完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激活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应运而生,为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应用,推动了历史教育改革。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等特点,教师利用音乐、图像、电影、纪录片等辅助资料,使学生不出教室却犹如“穿越”回到了历史,在形、声、色的多重氛围渲染下,感知历史,激活思维。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教学中,教师选用我国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三乐章《黄河愤》为背景音乐,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清脆的竹笛声响起,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随后,钢琴声渐变深沉压抑,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越发明显,表现了日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之下,学生们身同感受,脸上都表现出悲痛的表情,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奏出了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学生胸膛之中也随之燃烧着斗争的熊熊火焰;再配上屏幕投影中显示的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境,教师无需任何语言,多媒体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拉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多媒体不仅是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音像资料更是历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历史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味地讲解,学生也仅仅是被动地听讲,这样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和热情,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而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扮演一些历史人物,从而更加有效地体会人物的心理世界,最大限度地跟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相融合,实现历史的再现。比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或者是课外,要求学生对历史课本剧进行自导自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对教材的内容加深理解。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了课堂上口头传授知识,严厉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形成教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课堂教学形式产生厌倦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上课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学习局面,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符合课堂内容的历史情境,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来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历史世界的神秘之处,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设置相关历史问题,从回答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的情感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显示,学生的想象思维、记忆能力等都与情感收到的刺激有关。所以,在历史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讲授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时,可以适时加入一些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教师不必刻意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反而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来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例如课前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抢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在教材中有“编历史小故事”这个活动,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课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之后整理、编写,课堂上再派小组代表在进行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家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