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兴衰》教学设计与实施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兴衰》教学设计与实施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李厚刚 施红军

       

    一、内容特点与教学思路

    关于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学生在初、高中历史学习中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本课在设计思路上,力求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课下搜集准备和老师印发导学案,并采取个体自主学习和集体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深度分析,建构知识框架。在活用已有知识与结合史料实证、图像证史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丝绸之路的时空演进,关注提升学生思维,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发掘中外历史关联的基础上,从中体悟中华文明的灿烂与悠长。

    二、课堂探究过程

    主题一 驼铃声遍:汉唐丝路的开启与荣光

    教师: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上限不断前移,但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它客观上推动了亚欧大陆商道的畅通,并掀起了中西文明交流的第一个高潮。那么为什么西汉丝绸之路会兴起呢?

    材料一  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

    ——[古罗马]阿米阿努斯·马塞利阿努斯

    材料二   20世纪初,从波斯、蒙古国和中国额济纳河流域及古楼兰等地发现有大量残绢表明,在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之缯或已越帕米尔,而至印度、波斯,及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又经叙利亚人输入欧洲。可见,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从陆路传入波斯,再转贩至罗马帝国。公元前4世纪西方古文献中已对蚕丝有了记载,并指明其丝货有贩至印度者。

    ——孙占鳌《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上)》

    学生:(总结并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丝绸之路的开拓涉及到国内条件的满足。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客观上扫除了丝绸之路的障碍;其强大的国力和丝织业发达提供了外贸的经济基础。作为双向甚至多方的交流形式,古罗马的旺盛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汉朝及沿线各国的共同参与。这样东西方贸易逐步联系起来: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达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大秦即古罗马帝国。

    秦汉之后,隋唐帝国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高峰,对外贸易也得到重大发展。陆上丝绸之路更加通畅,进入自两汉以来的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走向兴盛。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陆海并举,全面繁荣的盛况,显示出博大开放的胸襟与盛唐气魄。在贸易推动下,文化交流也有了新的进展,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高僧玄奘、鉴真就分别到印度、日本或取经、或传教,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此外,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传到了中亚大食,之后进一步传播到西方。

    主题二 千帆竞发:宋元海上丝路的辉煌

    教师:到了宋代,对外贸易最大变化是什么?请大家根据唐、宋对外贸易的图片及所学知识,对比分析。

    学生:海外贸易有了显著增长,陆路基本中断。与唐朝相比:港口更多,其中泉州到南宋中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贸易范围更大,在唐代基础上,还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展开了直接贸易;另外,海外贸易税收在国家财政中地位提升,政府设立了更为专门化、正规化的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

    教师:可以说宋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更开创了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某些方面甚至为后来的明清所不及。

    主题三 残阳晚照:明清丝路的繁荣与隐忧

    教师:明初对外贸易政策有了转变,实行海禁,但也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那么,到了明中期以后的海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七 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私人出海贸易毕竟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陆续来到中国沿海……两国都急于得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但)除了少量的毛织品、玻璃、枪炮以外,别的没有多少物品可与中国交换,因而只好用白银来买……美洲的白银经数条路线运往(吕宋)马尼拉,再流入中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从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启航……抵达菲律宾群岛……用白银换取中国的丝、瓷等物品,再将这些物品运往美洲,时称“大帆船贸易”。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明朝中后期的开禁使海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远及美洲等地;贸易对象增加,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加入;民间商人崛起;产品出口以丝、瓷为主,进口则新增大量白银,由此显示出了我们的贸易优势地位,明朝中后期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惠及美洲、东南亚等地。

    16世纪以后,西方人通过新航路开辟和全球性海上扩张与殖民活动逐渐开创了世界性海洋贸易体系,世界最重要的贸易主导力量也逐渐转向了西方国家。在气势汹汹,武力开道的西方殖民者面前,中国民间商人大都无力对抗,甚至沦为附庸。

    综上所述,对明及清朝前期的中国来说,贸易的优势地位没能成为中国走向海洋,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上丝绸之路也渐渐衰落了。

    时光荏苒,古老的中国浴火重生,如今借鉴丝绸之路,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以史为鉴,从古代丝路的兴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借鉴与启迪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展示】

    丝绸之路兴衰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1)、维护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是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

    3)、坚持改革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坚持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最后借鉴明宣宗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齐诵】“莫惮驱驰向辽远,张骞犹说到天河。”鉴往知来,让我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一带一路的美好明天!

    三、总结与反思

    总结来看,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本课首先结合丰富而可靠的图片、文字史料等强化史料实证,梳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演进,建构时序,并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联系中观察、分析,如此以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主线,打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专题板块,甚至中、外的横向联系,进而从文明史、全球史的视野高度把握丝绸之路的内涵,探寻对外贸易演变背后的因素和中外文明交流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 湖北襄阳四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