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关注“教学三时段” 破解“提问三不足”
关注“教学三时段” 破解“提问三不足”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王慧


    ——提高新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研究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教育集团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所所新建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教师的加入,同时由于新教师对教师岗位的种种不适应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对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儿童对话,如何在教学中抓住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等等。

    通过深入新教师的教学现场,在对其进行跟踪和观察后,我们发现大部分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提问现状,呈现出了底效甚至无效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不足”:

    1.课前的预设判断不足

    教学活动前,预设好有价值的提问是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大部分新老师在设计预设提问时,很容易判断不足,导致教学无效。

    1)心中无目标:很多新老师在设计提问时,常常是为了问题而设计问题,却不明确为什么要设计,能达成怎样的目标,能让儿童获得怎样的经验。

    2)内容无取舍:对活动素材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对儿童需要和课程定位的分析不足,设计提问时只会从头问到尾,缺乏理性的判断和甄别。

    3)提问无方法: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准确把握和运用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或者不能将多种提问方式进行融会贯通,不能发挥集体教学最大的价值。

    2.课中的跟进调整不足

    新教师虽然专业理论相对扎实,但课堂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无法根据活动现场及时跟进和调整。

    1)只关注环节流程:面对那么多的孩子新老师往往会紧张着急,心中只有教案,眼中没有儿童,在教学中常常是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位置,忽视每个提问的价值以及对儿童发展的促进提升作用。

    2)临场应变能力弱:儿童思维的跳跃性和天马行空的想法,往往使新教师招架不住,不知道如何回应和追问儿童的回答,也不会根据儿童经验和教学现场进行预设问题的临场调整。

    3.课后的问评反思不足

    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没上好,至于那些烂尾提问为什么不好,很少进行问评和反思,经常以“不了了之”结束,后续的跟进和落实更无从所起了。

    根据新教师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现状的判断和分析,我们立足真实的教学现场,从“三不足”出发,转变其在教学中的提问现状,使提问更有艺术,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一、课前:从改变提问的备课模式入手——从文本式走向表格式

    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提问的低效,很多时候在源头就出现了问题,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就处于茫然状态,更何谈提问是否有效了,因此我们在备课模式上进行改变。

    以往我们都采用了文本式的备课方式,即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环节序列)等,这个方式能更加清晰地帮助新教师梳理活动流程,把握各环节间的前后层递,但较难跟进预想重点问题或难点提问。我们运用表格式的预设备课进行突破,新教师自行选择自己把握不定的教学提问,对这个提问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细化备课,预设幼儿可能回答的多种结果。

    在表格式备课过程中,教师针对关键性提问,预设幼儿可能出现的多种回答。从而折返思考这一关键性提问对儿童年龄发展的目标是否匹配?对课堂线索的把握是否精准?继而判断和甄别这一关键性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宜?这一过程,也是帮助新教师更好理解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活动现场更容易把握。

    二、课中:从集体教学的自测方式入手——从回顾式走向实录式

    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要讲什么内容,提些什么问题,沿着何种思路去推进,幼儿的回应反馈是什么,要有清晰的认识。但当我们结束一个集体教学,想回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提问是否适宜,应变是否有效,幼儿回应是否积极时,有些细节的记忆可能已经模糊了。

    这时,课堂实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中我们鼓励新教师每周至少有一个集体教学进行现场实录,利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记录平时的教学现场,帮助新教师看清自己在现场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比如教学中提问的适宜性和准确性、幼儿回答后教师的回应和跟进式的追问等,以帮助其更精准且有效地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纠正和跟进。

    课题实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更是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较好手段,新教师也能在实录回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发现自己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足。

    三、课后:从测评反思的拓展交流入手——从纵向个体走向横向集体

    我们也慢慢发现,在历经一次又一次地课前预设和课中自测后,新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窍门。于是,鼓励她们每隔一周进行新教师记录交流,从纵向个体提升走向集体横向拓展。

    我们通过四个方式开展:第一种,围绕共鸣问题开展小组式交流,新教师发表各自所得,相互借鉴经验,拓展大家认识;第二种,对组内成员的不同问题交叉式诊断,针对其他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运用各自的实践经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最佳提问设计,再通过教学现场的实践,对比两者的提问有效性,验证“最佳”的准确性;第三种,代表性问题螺旋式探究,如主题下集体教学的设计与开展,就可以通过集体研讨、观摩展示、讨论调整、再进现场等形式一轮轮研磨解决;第四种,建立师徒结对机制,针对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问题,阶段性请经验型教师点评指导,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三不足”,从集体教学前、中、后“三时段”跟进入手,帮助新教师从“纸上谈兵”式的预想设计走向“真实情境”中的实践纠正,理论结合实践。新教师们也围绕着教学“三时段”螺旋式跟进,乘风破浪,在真实的现场教学不断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