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 孙芳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埠小学   孙芳

    教材说明:

    《晏子使楚》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用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学生能通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设计

    一、课题引趣,粗识全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晏子使楚》(板书:使楚)使是什么意思?你猜猜晏子出使楚国可能是什么目的?(师介绍晏子使楚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猜晏子使楚的目的,加上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晏子此次出使的任务。从而为理解“晏子不卑不亢”的原因做好铺垫。】

    请看老师写课题。(把晏子写得很小)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吗?

    师:(把晏子写得很大)这次你们还知道老师这样写课题的用意吗?

    师:大家预习课文非常好。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课题呢?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写一写。课文为什么又是这样写得呢?那么哪一种比较合理?相信我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找出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不同的写法的设计,一上来就吊起学生好奇的胃口,同时也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强化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好习惯培养,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抓住主线,理清思路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正面交锋,楚王是如何难为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样回敬楚王的?(学生表述,师板书,理清课文。)

    钻狗洞——访问狗国

    为人才——访下等国

    出盗贼——水土不同

    设计意图:弄清三次交锋,基本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脉络,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唇枪舌战,尽显品质

    1、多变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师:请大家再来细细地读课文,找一找,晏子和楚王共进行了几次交锋,用横线画出楚王对晏子的刁难。用曲线画出晏子的反击。       师:第一次,楚王是如何刁难晏子的?面对楚王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晏子是怎么作的呢?面对着秦王在墙上开得只有五尺的狗洞,如果是你,你此时心情会怎样?我适时地出示:

    出示:晏子看了看,--------地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 你可以将你此时的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并填在空中,读出你的感觉

    (因为生有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纷纷填上“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怒不可遏”并且都读得很是到位。)

    师:可是,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关于晏子使楚的一些资料,知道晏子此次出使秦国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和秦国联合起来抗秦的。

    师:如果此时晏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生:把事情搞砸,完不成出使的任务。

    师:我们还知道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师:是呀,所以此时的晏子早已有了对策,他的态度与语气又会怎么样?生1:心平气和地。

    2::胸有成竹地说。

    3:不卑不亢地说。

    师:好一个心平气和,好一个胸有成竹、不卑不亢!就来读出晏子的这种感觉

    (这次学生读出的晏子的语气与前一次亲身体验的感觉大相径庭。)

    师:从前后两次不同地读法中,你悟出了什么?

    1:我知道了晏子和我们不同。我们遇事不冷静。

    2:我知道晏子确实有大家风范。遇事冷静,才能想出对策来。

    3:我知道从不同地读法中,也能体会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 如何读书,是一种技巧,“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活体,他们对生活都有着独到的理解、体验,在朗读过程中,努力创设机会,把文章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读起来自然而言就会十分到位。教师已经无需再用什么语言来指导,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学得到不仅仅是朗读地技巧,对人物品质地理解更得到了升华,这是任何讲解都取代不了的方法。】

    2、理解词语,体会内容

    师:当楚王侮辱晏子说齐国没有人才时,原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磨肩继踵而在,何为无比人

    师:结合原文,理解什么叫“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你还知道哪些写人多的成语?

    设计意图:通过原著与课文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并且还通过补充描写人多的成语,达到了对成语积累的目的。】

    3、巧打比方,争得尊严:

    师:面对着楚王的第三次侮辱,晏子用什么办法来回答的?

    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橘子与枳来说明齐国人做盗贼是因为到楚国后,因为楚国民风不好才变坏的。

    师:你认为晏子的回答巧在何处?

    生:没有直接反驳楚王,给他留下面子。

    师:面对侮辱自己的楚王,晏子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面子?

    生:因为晏子此次出使的目的就是联合楚国共同抗击秦国的,所以不能和楚王起正面冲突。

    师:你很会联系课文的前后来考虑问题,看来你也是个聪明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反驳别人的话是,应该学会委婉,才能见出智慧。巧用打比方来说明道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理顺关系,明确层次

    师: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机智与能言善辩,为自己,为自己的国家争得了尊严,三次交锋的结果怎样?

    生: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那最后一段话与前文是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

    师: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

    把这句话改成“从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晏子使楚结果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说话要有前因后果,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表达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