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小专题研究
浅谈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小专题研究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初玲玲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侯家小学      初玲玲  

    对于小专题研究,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过程,最后我们的目的还是用在教学中,为教学实际所服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当然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业务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小专题研究中的几点做法。

    一、诊脉——精准确定研究主题

    道德与法治学科自2017年正式更名,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比更注重内容的连续性与层递性,在教学方法上更要凸显出知识性与艺术性。对于“出生不久”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自己觉得连皮毛都没彻底摸到,所以在确定小专题的题目时,总觉得大脑中一片空白。而教研组其他的老师们则是思绪万千,想研究的太多,或者是需研究的只是悬在空中,太大太宽泛。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从提高自身认识,提升自己的境界做起,力求摸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命门。

    1.学习课标,梳通教材

    我从学习课标开始,首先了解这一学科的概念、内容、特点、基本方法等,在头脑中对本学科有一个粗浅的大概的认识,构建出一个模糊的基本轮廓,进而再次细读课标,仔仔细细地了解课标的阐述,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基础,加深对课标的印象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通读自己所任教年级的教材,从目录开始,一章一节到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的了解,从目录标题中对所任教年级的教材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基本框架。其次,深入一个一个的小标题的了解文本内容,结合参考用书中的活动与建议等再看文本内容,再次学习课标相关内容。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阅读中,自己的认识逐渐清晰,逐渐提高,自己对学科文本的理解也逐渐呈现出清晰的影像和明悟,头脑中终于不再是空洞洞的,终于有了一些杂乱的思绪。

    2.回顾教学,反思提炼

    在自己对课标、教材的学习中,虽然有了一些收获,但是最终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服务于现实生活与教学的,所以可操作性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东西。我采用的方式是一边翻看着教材,一边回想着上课的一些情况,不时地查看着以往的听课笔记、随手写的反思或笔记等等。在这些零星的线索的引导下,我的思绪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在反复的思考、反思中,努力地从凌乱的思绪中抓住几根线。

    最终,我们将各自抓住的几根线在集体备课研讨时间里,进行交流讨论,经过大家的再次汇总、讨论、筛选,再次进行修改整合,最终从千头万绪中抽出一根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细丝,确立小专题研究的题目。

    二、悬丝——巧妙开辟研究途径

    小专题的题目虽然确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研究落实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切实落实的机会不如语数学科那样繁多,我们总是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努力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反思探讨,逐渐将小专题研究落实到教学中。

    1.纵横交替,精心备课

    我们采取主题教研、集体备课纵横交叉的策略树立教师的目标意识,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主题教研:瞄准重点,各个击破。我们每月开展两次主题式教研:以“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为中心,确定教研主题。每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按照提出主题、谈出设想、说出建议、定出框架的流程进行。每月的主题教研结束后,归纳出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主题实践框架。

    集体备课:聚焦重点,研以致用。我们使用学校统一制定《集体备课记录表》开展集体备课,紧紧围绕“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主题,包括课标陈述、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单设计、过程性评价设计、终结性评价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六部分。在教学流程部分,重点围绕确定的小专题进行研讨。

    2.课例教研,探索前进

    开展多层面的课例研讨。为引领教师实现从有效备课到高效上课的衔接,开展三个层面的课例研讨活动:新任教师展示课、教研组长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

    开展多角度的课堂观察。听课教师按照“自主选择兼顾统筹安排”的原则形成观察共同体,进行两方面的观察,一是教师的教学方面;二是学生的学习方面。课后会议上,执教教师按照“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习惯的研究”的主题对本节课进行反思,然后各观察老师就自己所观察的内容进行汇报,并与讲课人进行交流。

    开展多指标的优课评选。每学年的优课评选中,教师利用评分表对每节课进行量化。评价指标包括语言教态、目标达成、评价设计、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技术手段运用等多项指标,评价每一位教师对“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落实情况。

    三、开方——深入实施研究策略

    在执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课,我火力全开,将小专题研究中初步探索出的策略大胆应用。

    用技术吸引目光。“这是老师登录美国沃尔玛超市官网打印的照片”,在课堂的一开始,我的一句饱含科技信息的开场白犹如一块磁石,将学生深深吸入课堂教学的磁场。教学中我用精美、适时、有效的课件展示着一点点冲击眼球、直击心灵的视频,或出示着一个个发人深思、令人惊讶的资料袋。我用海量的资料、精美的视频让学生惊叹:原来,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可以如此先进,如此新潮!我用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国技术、经济的发展腾飞的同时养成着良好的倾听习惯。

    用数字启迪思考。本堂课没有设计热热闹闹的活动,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在思考,但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四两”是几个数据:70%日用品、95%电子商品、100%毛绒产品;威海出口突破100亿元、全国出口总额11727.5亿元;美国售价10美元,中国利润0.5美元,让学生认识了中国商品在海外的占有量,中国制造从早至今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未来的创造,让学生收获到了知识、见识、思维上的千金,俯仰皆拾。“对比法”的总结与趁热打铁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用辩证思维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制造、中国技术的发展,既产生了自豪感,又激发了进取创新之心,更为学生认识高精尖事物提供了“法器”,帮学生摸清“法门”。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看似简单,只是几幅图片,几行文字,实则暗藏玄机、大有天地。我愿乘着小专题研究的轻舟,追波逐浪,踏浪而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