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王海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王海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仅在课内开展,所见过于狭小。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开展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文本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确定,课外阅读操作的原则、方法、实施及检测均有专门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成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四个维度的解读告诉我们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人文修养是语文的必备品格。这种解读突出了语言和文学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语文的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选本的定位

    当前学生学习使用的语文课本的选文内容丰富,有人说语文课本简直是一本小百科全书,无所不包。似乎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十分充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充足范例。这样看来,语文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忽略甚至舍弃?

    语文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有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仅仅完成课内文本的阅读,在量的积累上是明显是不够的。给学生以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国优秀的文化作品,更是学生取之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文化的源泉。中国语言中,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那"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含蓄,那"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怎能不叫人“口角噙香对月吟”呢?

    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内阅读的积极补充,是增强母语情感的重要途径。 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不仅仅依靠课内学习,还需要课外阅读的填充。

    二、内容的选择

    课外阅读读什么?似乎大千世界,皆为我用。但是,如果选本内容没有边界和限度,那么学生的阅读的标准在哪里?课外阅读的价值如何体现?

    (一)选择以“真善美”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大千世界的 “人性大染缸”。“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开卷并非时时处处都有益,这就像“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一样。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老师应该作必要的掌控。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只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推荐阅读内容时,应当在满足主流价值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的读物,使学生愿意自觉主动去阅读 。

    (二)选择与学生兴趣点相关的内容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发生思维碰撞,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突显出来,思想的萌芽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同时,应该看到,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是有主观性的,能够引起轻松愉悦体验的作品,往往是学生的最爱;内容艰深,文字晦涩的作品,常常主动疏离。老师要主动介入,凡是学生精神成长中必须的养分,即使学生不感兴趣,也要引导学生阅读。

    三、操作与实践

    (一)原则

    1)努力营造自主投入的阅读氛围

    学生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成是一种猎奇和好玩,当新鲜感消失后,再也无人问津。也有部分老师和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这样就消解了课外阅读的作用,伤害了学习的意志,使学生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阅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的氛围。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让学生初步尝试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步非常重要。如:利用每天下午的二十分钟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他们自己带来的各种课外书籍,并相互交换阅读。阅读时,同学们很认真地在收集各种有收藏价值的信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啊。把本该在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完成的作业,改成让他们到自我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并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这样一个简单的变化,所有的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他们选择自己爱看的书,个个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最后,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黑板报上编辑出来,在课余时互相欣赏点评。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读书的学生学有了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之后,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种可喜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课外阅读时气氛营造的重要性。

    2)准确把握高中学生阅读水平标准

    高中学生因阅历有限,对文章的接受度会有局限性,因此,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文章,要注意文章难易度的控制。文章太难,学生知难而退,容易失去了阅读的信心;文章简单,学生浅尝辄止,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不仅不愿意阅读甚至会放弃进行课外阅读。因为学生会认为课外阅读,“不过尔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难易程度的把握,这需要教师心里要有一杆秤。这个选择和评判的标准,一是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二是学生现有水平起点,三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必须养料。

    3)要对阅读量有要求

    在对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时,应突出对阅读数量的评价,既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更要要求学生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其次,还应引导学生适度精读精品作品,明确向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

    (二)方法

    在处理课外阅读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注意课外与课内阅读内容的联通。把课内阅读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触类旁通”。

    2)注意把课外阅读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阅读是阅读者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3)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如除了给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外、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也是必读的内容。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理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意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学以致用,将阅读内容转化为作文素材,应用到作文中。教师可以要求并指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摘抄出优美的句子,感知文章韵味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三)实施

    1)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建优质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阅读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便利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显现: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小组阅读中得到释放;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阅读小组的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协同阅读,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促进,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行四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的目标。

    2)培养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课外要多读好书,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培养书法和绘画的爱好,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等。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可以说与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无直接关系。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角的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个学生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对陈旧的事物产生新的看法。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心灵火花。但是这些思维的亮点常常只是混乱粗疏、杂乱模糊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和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获得的知识、思想,才能认可为阅读者的自我获得。不然,一切书籍的阅览、思考,都只能算作过眼烟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和体会。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可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并及时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检测

    1)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2)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要求,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并不能完整和准确地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和能力。

    四、结语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古人阅读的经验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