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林军

    横州市民族中学   林军

    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观念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围绕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这一论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民族团结意识;历史教学;培养策略

      1 、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涵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十分凝练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初中历史教材内涵,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适当延伸拓宽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例如,借助历史教材,给学生讲解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长庆会盟、呼韩邪内附、突厥内附、册封乌斯藏发往、瓦氏夫人抗倭、五世达赖六世班禅进京、土尔扈特部东归、左宗棠收复新疆、刘永福台湾抗日、小叶丹刘伯承结义、五四爱国运动、冀中回民支队抗日、大青山蒙古族游击队抗日、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齐心协力建设国家、港澳回归、我国民族政策等等。比如在讲解《民族团结》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围绕着这一教学主旨,给学生讲解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喀什写下“各民族之间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光辉题词,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一题词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指引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型民族关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进步的灯塔。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千篇一律、单一生硬的教学形式,会使历史课堂变得沉闷乏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创设历史情景课堂,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迷你话剧表演等。例如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如音频《救国军歌》,《七七事变》、《事态的发展》、《南京大屠杀》的节选视频片段等。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展示,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携手,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的过程,让学生在视听氛围中引发情感共鸣,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强烈爱国精神。
      3、 拓宽培养途径
      历史课本教材容量和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依靠课堂学习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拓宽培养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感悟,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各种历史文化展览等,在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中给学生以熏陶;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开展阅读交流;再者还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学校网站、校园宣传栏、班级中的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寻找资料,加深对民族团结意识的认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在培养教育中,要加强与现实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将民族团结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4、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师资培训

    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建设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大多数学校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大部分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土专家”,相关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理论知识缺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讲座,但政治老师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十分有限,只能依靠自己讲课的经验,讲一个小时,效果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必须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师参加培训,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培养教师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其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意义深远,关乎学生成长和祖国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观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涵,发挥历史教材案例的教育意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拓宽培养途径,让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在课外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通过多种举措,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旭东.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袁欣.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团结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张圣进.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