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升初整本书阅读衔接策略
小升初整本书阅读衔接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王雅宸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  

    作者简介:王雅宸,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语文教师,二级教师。邮编:1011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释课标主要变化时明确指出了:“加强了学段衔接”,也增加了“学习拓展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模块,有必要对小升初整本书阅读进行衔接策略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小升初  整本书阅读  衔接策略

    学生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耐心与兴趣读完一整本书;或者学生只进行“一次性”阅读;学生理解文本停留在表层等。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不仅要读完必读的12部名著,还要进行自主阅读,篇目更是繁多,甚至还需要进行形式多样的图书成果展示活动。阅读书目数量的增加,文本难度的增加,成为学生一上中学就要面临的整本书阅读难题。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了:“加强了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整本书阅读作为贯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应该注重其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是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中的内容,而现在在新课标第二学段中就已经提出阅读要求;《海底两万里》原来是七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现在在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就提出了阅读要求,阅读书目均出现了一定的前置。而《西游记》作为小学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要求阅读的书目,在第四学段又再次提出了相应要求。整本书阅读部分推荐书目的前置更要求我们做好相应的衔接,同一书目在不同学段也要各有侧重点,注重其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综上所述,小升初整本书阅读衔接策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激发兴趣,游戏开发策略

    为了做好小升初整本书阅读的衔接,我们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先组织学生自愿结组,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游戏的设计开发。以往的阅读活动以摘抄、绘制手抄报等为主,阅读分享的方式固化,学生缺乏兴趣。最终只能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缺少自己的思考。而这种策略的探究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大富翁”式阅读游戏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学生选取其中的主要人物鲁滨逊、星期五以及典型事物船、羊作为棋子,通过动手捏橡皮泥的方式,创造了他们眼中的“鲁滨逊世界”,略显稚嫩的手绘地图,展现了学生的满满创意。为了增强可玩性,学生还反复调整,设计了一些特别的触发机制,比如,当骰子掷到做三角标记的数字时,便会有一些特别的奖励或惩罚,这些触发机制不是空穴来风。如“被父亲抓住”停一回合,这就是书中没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遇海难”停两回合,也是鲁滨逊有可能在航海中遇到的情况,学生进行了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再如第42格,因为拥有了帮手“星期五”,便能让下次投掷点数翻倍。体现出学生在进行阅读游戏设计时关注了原作品中的人物、情节。

    阅读游戏的设计开发呈现出了梯级状态,前期阅读和中期阅读,学生设计的游戏重点会有所不同,学生在阐述理念时,不仅能够看出玩法设计的多样性,也能看出他们对文本本身的思考。

    (二)趣味读书袋游戏

    学生选择制作读书袋,选取作品的典型人物或者经典情节,用绘画的形式将其制作为读书袋的封面。如开发《爱丽丝漫游奇境》时,学生将怀表、蘑菇、扑克牌K、蜜饯、墨水这些事物放到了图书袋之中。也许乍一看,想不到这些事物与读书的关系,但在听了开发组的同学阐述之后,其他同学对于这本书的记忆又恢复了。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推广到其他书籍的阅读之中,读书袋里的东西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多,甚至可以开展班级间的读书袋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款游戏的推广性强,几乎很多书籍都适合进行读书袋游戏,在实际试玩过程中,我们发现还需要一个裁判员的角色,让这个游戏更公平。如果让班学全班共同参与,则每个人都是裁判员,每个人都可以对书籍进行解读,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开放性阅读。

    (三)“立体书”闯关游戏

    学生也在设计阅读游戏的过程中,重视创新精神。他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作业的相似性,因而想不断突破,有的小组的同学受到了“立体书”这种模式的启发。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他们将“立体书”元素与棋类游戏、闯关游戏相结合。利用卡纸,动手制作“立体书”,将“鲁滨逊”元素提取,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如果鲁滨逊当时在各种情节中没有成功会怎么样,从而设计出多种支线情节,走出原书情节为最佳方案,而及其所有情节也成为一种新玩法。这款游戏设计,也能充分体现出该小组同学对文本的掌握度高。

    二、解决难点,任务驱动策略

    在整个义务教育学段中,革命文学相对而言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难点。这类文本相对以前的单篇而言更长,同时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学生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但它们表达的主题核心是相近的,最终都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这种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我们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策略来进行研究。如果将这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整理,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我们可以形成任务群。

    我们便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最早出现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它在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板块第二学段中被提及,它也是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中的内容。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进行有层次的任务驱动。设置一个大的情境,不仅高质量完成《小英雄雨来》的整本书阅读,也向其他革命类文学过渡。

    教师向学生介绍核心驱动任务:每组作为小编辑,编辑整理一本班级自读版《小英雄雨来》,既可以作为方便自己阅读的版本,也可以传递给下一届学弟学妹,帮助他们阅读。此核心任务将在接下来的阅读和课程中逐一分解完成。并进行闯关设计,增强趣味性,分为编辑基础关、提高关以及挑战关,每关各有侧重点。

    编辑的基础关侧重在内容概括的训练,设计两个环节:结合材料撰写腰封;起章节标题,编名著目录。提高关侧重在人物解读,设计两个环节:思维导图绘成长;我为雨来写简介。挑战关侧重迁移运用,设计环节:推荐班级自制版《小英雄雨来》。这种模式可推广在这个类型的整本书阅读中。

    三、衔接铺垫,“书文”联结策略

    为了做好小升初整本书阅读的衔接,我们还可采取“书文”联结策略作为辅助。在之前设计的核心驱动任务下,还可再开展编辑论坛活动。在阅读《小英雄雨来》的基础上,出示《红岩》小萝卜头的选段,构成“书+文”的联结,引导学生对比两个人物,实现同类型作品的自然衔接,为中学的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

    小升初整本书阅读衔接策略,绝不止以上三种策略,我们有意识地思考怎样更好地进行衔接,解决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始终不忘学习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从整体构成一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参考文献:

    1. 范美芳.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路径——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为例[J].43-45福建教育. 2022(18)

    2. 赵海鹰.提升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质量实践研究 ——以小升初衔接读《西游记》为例[J].55-57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