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周伟


    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摘要: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美术课程原本就是学生创造力、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的结合,需要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水平,继而促使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意识、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动手创造性、注重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动手潜能、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积极表扬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绘画便是其中一种。在小学绘画中,蕴藏了大量的内容。在艺术教育兴起的当下,小学美术老师就必须从发展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针对课堂教学,设计较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良好地掌握绘画知识,从而发展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艺术品的制作也是学校美育老师的主要内容,老师们可针对这一内容,从锻炼中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始,创设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策略,以发展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文章将从这样几个方面谈一谈在学校美术课程中,如何训练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对策。

    、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处

    1加强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美术学习也是小学生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而,现在的美术教学包括: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然而,理论的美术知识枯燥无味,小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有一点像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按照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进行创作。例如:绘画、粘贴画、折纸都是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这样的教学内容还是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2加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教师进行手工制作教学时,能够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期间,讲解如何去操作,之后,小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每一位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导致每一位小学生的作品有所差异,美术教师在这时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想象力来创作,在通过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1注重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动手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动手方式和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区分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只有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在考虑到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也有意识地让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去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这样更有助于培养所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大胆动手。

    2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开展动手实践活动

    正如前文所述,单一的教学形式只会削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久而久之,美术学习的乏味程度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在降低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巨大限制。因此就必须在美术教学形式上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动手能力的教学需要同学们不断地进行持续性练习,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观点,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开发他们的头脑,进而迸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发现夏天”的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绘画,还有剪纸、泥塑、摄影等形式,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对学生动手和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的动手意识得到发展。并且当前正值互联网时代,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使得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更加生动和直观,能够有效增进学生的动手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结合使得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今智能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未来初中美术教学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开展线上美术教学,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美术学习途径,使得美术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上,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因此更具连贯性和体系化[3]

    3积极表扬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需要肯定和鼓励的年龄阶段,学生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对自己美术作品充满信心,愿意去进行美术创作,提高自己对于美术的热爱。所以,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老师如果发现了好的作品要重点去表扬,当然,也要积极发现每个不同的学生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去进行肯定,让学生们都能看到自己在美术上的闪光点。对于绘画制作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要去肯定他们在每次美术创作中的进步,比如“这次比上次要好很多,再注意某某某地方就会更加好一些”,老师对学生们的鼓励和肯定的语言多一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动力。除此之外,老师们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表扬奖励环节,分别给美术作品优秀,良好以及进步的学生们设置一些奖项,比如糖果,小本子,在表扬这些同学、给予他们肯定和美术創作信心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其他的学生们去进步。最后,作为美术老师,要善于发现最佳的激励时间,去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展开表扬激励活动,提高表扬激励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审美与创意紧密结合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艺术教学这一特色,注重与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结合,不断地指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手思维,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增强他们的动手意识。教师要把艺术教育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现实中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进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动手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广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1969.

    [2]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