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双减”下的体育课服困境与开展策略
“双减”下的体育课服困境与开展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8月上旬刊 作者:黄建新

    衢州市柯城区礼贤小学  黄建新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开始实施相应的课后服务来辅助政策的有效推行。如何利用校内资源,挖掘非学科课后服务的类型,减轻学业负担,保护小学生健康,让体育活动在课后服务中实现校本化的开发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体育课服的困境

    体育学科一门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学科,是实现五育”素养达成的重要学科,可以助力孩子们得到身心协调的健康发展,同样在小学课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课服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现有的体育教育理念,但就其目前参与和开展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困境。

    (一)师生角色不同,负担不同

    大部分小学教师上班时间为8:00,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后下班时间延迟至下午5:30,课后服务的实施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维持课后服务就需要教师轮流值岗,若学校出现不科学的轮岗安排会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体力投入的体育老师。同样的,学生负担同样是课后服务存在的难题,目前相关政策要求水平一学生每周4节体育课,水平二、三学生每周3节体育课,加之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他们容易在傍晚陷入疲倦、饥饿,能量供应不足。

    (二)自身定位不清,认识不足

    目前体育课服的定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扩大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二组织训练,以训练队为主体,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三弥补不足,通过体育课服来弥补学生不足的体育能力。学校要以哪种形式吸引学生选择体育课服定位不清,这会导致体育课服徒有形式,深度不足。尽管“双减”减轻了学生文化课负担,增加了课余可支配时间,但体育课服依然不受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活动形式单一,个性不足

    体育课服的供给主体为本校体育教师,他们在固有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之下可能形成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在课后服务之中。但是课服并不同于正式课程,课服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不能拘泥于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性的体育运动。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教学的模板性、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有限性、学校要求的单一性都会导致体育课服活动形式单一、个性化不足。

    二、体育课服的开展策略

    学校应做好统筹安排和课程多样化的开发,教师应跳出教学模式进行发散性思维去构建更适合学生的引导形式,使小学体育的结构更加兴趣化、合理化,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学生参与度

    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不应该拘泥于课程教材与教法,因此体育类课后服务在项目的设置上应当呈现多元化,不仅仅可以有三大球、体操、田径等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往龙舟、舞龙、舞狮、五禽戏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橄榄球、飞盘、手球等新兴项目方向进行发,开发适合本校的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课后服务。

    (二)统筹教师资源,提升教师服务度

    体育课服的教学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本专业的体育技能,同样需要多样化的运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给孩子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练习。学校培养适合本校的优秀队伍可以对于体育课服所要教授的内容和教师的个人能力进行对应匹配,针对现有资源进行师资的多元化培训,使得师的个人能力应对新时代的课后服务要求

    (三)全面育人理念,学生成长多维度

    体育课服“阳光运动+社会实践”为目标,主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的获得运用到生活大教育场景中,有健康的体魄,有转识成智的教学样态。阳光运动以“健康教育为主线,以“体育运动为特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运动量,锻炼学生的健康体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实践以获得技能学会生活”为目标,以“体育活动和项目化课程”的形式开展,把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社会,引导学生整合已有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作出判断和分析情境,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问题,协同他人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成为有效的终身学习者。

    (四)引进多重主体,延展课程效益度

    师资力量的薄弱、场地设施的受限、服务内容的单一达不到体育课后服务的多元化、趣味化的活动要求,经费不足也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教练员。校方可以通过互利合作的方式引入相关协会、组织与俱乐部,依托相关优质资源,动员社会主体参与到体育课服为学生体育课后服务提供帮助。

    体育课服是非学科课后服务的重要类型,也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学校体育校本化课程开发的重要时机。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有效提升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学校主阵地,丰富活动内容、统筹教师资源、贯彻全面育人理念、引进多重主体,不断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能动性,有效保障体育课后服务正常开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