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论技校语文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论技校语文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8月上旬刊 作者:华旻

    北京市城市管理高级技术学校   华旻

    一、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付式教学,课时都不能保证

    技工院校特别是中职技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囿于其特殊性,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现象的存在,虽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外乎:其一对学校来说,技校教学不是应试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只要课开了就行,讲得怎样,学得怎样,不太关注,课时安排很随意,教师临时抓差。其二对学生来说,学生普遍认为要是初中学好了语、数、外,不会来技校,来技校的目的是想学技术,最好是不要开语、数、外等课程。导致技工院校文化类基础课,地位很尴尬: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爱学,老师非专业。

    2、技校语文教学师资是老大难问题

    技校语文课在所有的公共基础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最大。语文课教师相对于其他基础课,专业性比较强,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囿于技校教学的特殊性,笔者所在的学校,语文老师都是其他文科类专业出身,临时安排讲语文,再加上技校基础课教研很薄弱,这些语文老师完全靠自己摸索,凭感觉进行教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一般。

    3、讲授内容少,课外阅读量少

    因课时不够、老师非专业、学生不爱学等诸多原因,技校语文当前的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随老师的心情讲授。能钻研的老师少,老师不愿意讲,学生无可奈何地学,完全违背了开设语文课的初衷。基本的语文课时都不能保证,更别说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了。

    二、技校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 而语文课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担当者,美育的目的就是去激发学生喜欢美,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叛逆期的技校学生,审美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1、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早在2千多年前,儒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将规范社会的“礼”和进行艺术教育的“乐”相提并论,五四运动前后,著名学者王国维、蔡元培等积极提倡美育。蔡元培有“以美育代宗教说”,王国维则建立学生“真美善之三德”等等。

    技校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培养都离不开美育,新时代的技校语文教育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出发,着重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在教书育人中善于用多种手段及方法,便于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认同,从而培养出真正的振兴民族复兴的工匠。

    2、技校语文教学更要将审美教育放在第一位

    文化课的学习实质是为了达到立德树人。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对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技校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语文课在技校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是必不可少。语文审美教育是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兴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技校生虽然文化基础差,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技校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能缺少审美教育。青年初期是审美个性确立期,这个时期所具有的审美心理及结构特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行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还应更多去了解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审美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指导下的审美教育能根据技校生的发展和需要,自觉主动地引导技校学生的精神发展,使得技校生的精神世界处于更主动、更高尚的美的世界,促进技校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在不断提高升形成技校生对美的认识和看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  

    3、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技校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这门课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尤其是技校语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 阅读优秀作品,尤其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品味其语言魅力,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感知力。

    语文审美教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审美教育课堂应是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的推进时刻离不开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而语文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要求技校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和个性体验,通过他们自身对事物、人物、故事的理解,深刻体验审美的过程和创造。

    三、搞好技校语文教学审美的策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阐明了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

    1、吟诵整体感知美

    课文赏析也是学生的审美接受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即是审美直觉。所谓直觉,是指审美接受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想法、体验,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属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其次,再去升华、提炼。

    古诗词的学习赏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艺术化,形象地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让学生能具体感知到古诗词中的“美”。第一步通过吟诵来整体感知,从听觉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平仄押韵,使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古诗词的平仄,经典的吟诵,是进入古诗词语言美审美感知领域的最基本手段。学生以充满感情的语调和跌宕有致的节奏,力求把诗人通过意象描写,表达出来的意境通过语调、语气等体会出来。如对《荷塘月色》的诵读,身临其境的语气、语调将一幅幅细腻的荷叶、荷花、荷波,月光、月色、月影图生动展现出来,作者的喜悦之情也激荡在学生的心中。

    第二步,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课文的图片、照片、视频,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感官的强烈刺激,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一句句诗词,一个个意境,既形象又具体的展现在脑海里。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时。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讲授时借助电影镜头语言,首先播放了与这首词有关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初步进入审美直觉。其次,讲解具体的句子“平林”、“寒山”的远镜头,运用镜头语言,慢慢拉到“高楼”的近景,由远景到近景再到特写,“暝色”做特写镜头来制造气氛,最后定格在“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这种多种审美语言的运用,学生能很快领悟这首词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2、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的审美因素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那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着的审美因素:

    其一自然美: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古典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是文字传达给读者的魅力所在。

    其二人文美: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或表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或体现了人物的坚强不屈,或敢于当但,正直无私,或体现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等,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科学家袁隆平》等

    其三艺术美、意境美:文学作品就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中更是处处蕴含艺术美,比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生动表现出了周瑜儒将风采。“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描写的“晓风”“残月”体现了作者落寞

    3、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即在想象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加工改造。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接受美学认为,欣赏者在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直觉,仅仅是审美接受的开始,这一阶段是短暂的,欣赏者很快就会由审美直觉进入审美再现阶段。所谓再现,就是欣赏者通过想象的心理活动,将直觉所激活的艺术形象完整、全面地再现出来。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它再现出来。也就是古人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只可思而得之”,语言外的情感才是精华。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人所写的意象,所营造出的整体意境,以及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4、通过阅读鉴赏,升华美

    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

    技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必须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其内在本质,即着重于审美的理性分析和综合,从而使技校生获得更为深沉、凝练、隽永的审美体验。

    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到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自己去珍爱自然、热爱生活;去感受艺术、科学、社会等等的美,从而提升审美境界。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来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审美是一种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借助各种艺术手段把蕴含在事物中的真、善、美发掘出来,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活动,产生美的情绪体验。学生们在惊叹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直性格和高尚品格时崇敬不已;学生们在佩服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为我党许多革命志士的英勇献身精神所感动。让学生能从形象中把握到内在情感的起伏波动,感受到事物的本质,这种把握是理解中有体验,体验中又伴随着理解。不断通过审美教育,使技校学生对作品战斗的主题、深邃的思想、开阔的意境,都有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并影响着技校学生的三观。

    四、结语

    技校语文教学,正迎来划时代的改革。2022年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的出台,彻底改变了技校文化课基础课的局面。美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审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高级的生命存在情感活动。技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唤醒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语文课重视学生情感积淀和艺术熏陶,注重对技校学生心理的塑造,引导技校生去求真,向善,更劝人为美,从而使技校生实现自我的正确认知,并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才是技校语文课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价值所在。技校语文课堂可以借助美学为每个个体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或诗的远方。让我们的技校生在学好技术的同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1008.
      [2]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2017(3).

    [4]王海兰.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