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核心素养下比喻教学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比喻教学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9月上 作者:王宁

    靖边县第三中学   王宁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通过分析比喻教学法的优点并利用其优点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复分解反应进行简单案例剖析,试图帮助中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从而有效解决抽象化学概念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   比喻教学法  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化学运动规律和本质属性[1]。对于一线教师来化学概念的教学难度很大。可见,找到让一线教师轻松授课学生乐于接受化学概念的方法非常重要。比喻教学法是运用们所熟悉的、浅显、简单、有趣、具体的事物来比喻较为深奥、复杂、枯燥、抽象的新事物,使学习者能更好的接受新事物的一种教学方法[2]。该方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易于学生思维方式转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

    1.比喻教学法的应运范例

    1.1比喻教学法在微观粒子中的应用

    分子和原是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原子、分子尤其是分子的概念,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初学阶段,概念介绍要通俗、简明,不宜用僵化、死板, 貌似严密的定义把概念讲死,在认识上给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4]。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主要的学习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对这些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粒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周围可视化的物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化学观。

    在讲授分子和原子这节内容时,通过运用比喻教学法将整个石榴比喻为分子,石榴里面的石榴籽比喻为原子还可以将包子比喻为分子包子馅比喻为原子包子由包子馅组成即对应我们本节所学内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就好比包子馅可以直接做成事物,也可以弄成包子再组成事物。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一线教师通过用学生身边的宏观物质来比喻微观粒子,培养了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微粒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从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理念。

    1.2比喻教学法在溶解度中的应用

    溶解度是一大重点和难点。虽然学生在课题一中已经学习过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的形成过程,但从定量角度去理解溶液的状态却有点难度。

    在进行溶解度这节课的教学时,一线教师通过日常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难理解的知识点。例如,日常生活中吃饭是每日必备的。举例A同学每次能吃碗米饭那么,对于A同学来说这三碗米饭就是他的“饭量”。一线教师将饭量比喻为溶解度。一旦A同学吃的米饭没有达到三碗即为“不饱和溶液”。相反,如果A同学吃的米饭达到三碗即为饱和溶液。从吃饭这一日常活动中体会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这一变化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动态变化角度去理解这些概念,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核心素养。同时,通过 吃饭这一日常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从另一角度来讲,有助于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突出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3比喻教学法在复分解反应中的应用

    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本节内容是对酸碱盐反应规律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内容较为复杂和繁琐。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因此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吃力

    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结果来看,两个底物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卡宾互换反应,即一对烯烃中由双键相连接的两部分发生了交换,进而生成了两个新的烯烃。因此,这种反应被形象地比喻成“交换舞伴的舞蹈”[5]。将 “交换舞伴的舞蹈”的方法应用到复分解反应中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对“互换成分”困惑。假设现场有两位男士组成的一对舞伴与两位女士组成的一对舞伴在分别在跳舞。然而当他们再次分开时进行重新组合时便转换为成为二对男女组成的舞伴。我们可以用公式AB + CD = AC + BD来表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A同学B同学C同学和D同学进行现场演练既有助于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班级氛围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合作探究意识,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结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修辞学中说过:灵巧地使用隐喻的能力意味着对相似的一种顿悟,只有从隐喻中我们才能最好地把握新鲜事物[6。这告诉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去有效的汲取更多的知识。比喻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吴庆生.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关键特征的建构策略[J].化学教育,2016,(1)34-38.

    邱婷婷龙中儿.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42-43.

    许应华.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辨析[J]. 化学教育,2016,5):13-17.

    王云生.初中化学原子、分子教学要求探讨[J]. 化学教学,2018, (5):25-29.

    马玉国.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 大学化学2006,(1):1-7

    聂焱. 比喻的认知功能[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6, (2): 4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