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汪明虎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汪明虎
     
    学校文化建设无论在哪个时代,其作用和意义都是深远的,作为一校之长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但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不是竖地标,贴标签,涂颜料,把校园搞得富丽堂皇,花里胡哨,更不是日新月异,攀比多变。构建学校文化应基于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气质,由此引领教风、学风和校风。
    曾几何时,不少学校孜孜于特色文化而乐此不疲,诸如,“勤”文化,“孝”文化,“乐”文化,“静”文化……眼花缭乱,不胜枚举。大有一校一文化,校校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之势。笔者以为这样来构建学校文化,完全是戴盆望天,舍本逐末,是树不开花而挂果,河不流水而祈雨,所谓的“特色”“亮点”不过是泡沫、幻影而已。试想天下之大,学校之多,每所学校都挖空心思构建“特色”,哪有那么多特色;都想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但归根结蒂,学校文化只有一个母版,那就是育人,育人格体系和智能体系健全的人。
    笔者以为,与其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特色,不如回归文化的本源,“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这才是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向。学校文化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宗旨、核心和主线,构建完善的健全的育人体系,从而让学校文化像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不在根本上下功夫,而是着力于细枝末节或外表光鲜,必然会在文化建设的路上迷失方向,丢掉本色。
    新时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即坚持正确导向、彰显共同价值、发展核心素养、注重继承发展、突出文化特色、着力体系完整。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这三个方面的相互统一、协调共进,树立起完整的学校文化形象。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物质条件可以简陋一些,但精神不能衰弱。学校精神文化又叫“学校精神”,是历届师生共同认同、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学校真正的“魂”。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上。
    治学办校理念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关系着培育什么样的学生,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等重大问题,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愿景上。
    构建学校文化体系,首先要培育学校文化的根脉——师德与师魂。笔者以为崇高的师德和浩然的师魂具体体现在优良的“教风”上。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一个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学术学识决定了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构建学校文化体系,核心是孕育学校文化的结晶——学风。如果说学校文化是母体,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既要影响、引领“教风”,更要孕育、诞生优良的“学风”。学生一旦进入这样的母体,无形中就能感受母体的气息,深受母体的熏渐,听从母体的无声召唤,潜心修习。笔者以为,构建学风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也是一个持续不断淬火煅剑的过程:学生初入学校,总会好奇地感知体验,此时,就应持续不断地强化初始印象,让他们在这种无形氛围中有一种冲动、一种渴望、一种自信;接下来,要交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上进的原动力,校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植入终身学习的理念。
    孕育的过程是艰难痛苦而幸福的,要想有好的结晶,即优良的学风,学校文化这个母体必须是温暖的、广阔的、肥沃的,并且永远充满活力,一旦母体板结、贫瘠,失去生机,那么这所学校必将衰败没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肩负着文化基因的传承、激活与代谢,所以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开放进取的文化胸怀。
    学风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保证。学风是校风、教风、班风集中体现,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学风建设是关键,优良的学风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热爱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为此,办学理念要为学风建设确定方向,校风要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教风要为学风建设增加效能,班风要为学风建设营造气候,各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应聚焦于学风,引领学风,围绕学风这一中心来展开。
    二、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也是教育学生的隐形资源。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价值目标和审美取向。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学校地理环境、学校规划布局、学校建筑设计、校园绿化美化、学校人文景观、学校文化传播设施。
    在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很难再和古代一样觅一块幽静之地教书育人,现代教育也不提倡学生在 “世外桃源”学习成长,这就更需要创建良好育人环境,校园规划布局要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使得文化环境厚重博大,生活环境洁雅文明,自然环境幽静宜人。
    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寓情于境,寓教于景,寓育于景,寓润于景。利用和创设寓意深长的校园人文景观,起到文化教育教化的作用,即所谓的巧借自然之物,达成教育之目的。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既要注重校园物质环境的改造和创新,也应重视各种文化设施的建立与健全。学校应建设健全电视、广播、报亭等传播工具和图书馆、演讲厅、思想论坛、外语世界等活动场所。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的管理、教学、生活活动中形成机构和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运行和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并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才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制度文化也应该是理性与人性、柔性与刚性、稳定与变化、可塑与可控和谐统一的有机结合,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在法律规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不得订立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土政策”。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秩序和文化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文化管理为目标,适应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