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邢 瑾 柳正赟

     甘肃省庆城县庆城中学   

    甘肃省庆城县马岭初中  柳正赟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层面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缺陷。本文笔者探讨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成因,以便引起更多人关注家庭教育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现状分析  初中生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在成长和发育的同时,心理也由幼稚趋向萌芽阶段,人格也缓缓在形成之中。虽然有大半时间在学校,但是也有很长时间过着家庭生活。

    一、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

    (一)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孩子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不能正确分析孩子的优缺点,不诚信对孩子,以为孩子还小期望不切实际。

    (二)知识传授多,智力开发少。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学到的知识多就等于发展孩子的智力,因此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硬性灌输各种知识启发诱导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四)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有些父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包揽生活琐事,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安心学习,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五)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使孩子从小就被束缚在家庭、自我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

    二、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青春期这个人生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父母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不能正确地引导、教育并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个阶段

    (一)过份溺爱,“爱”耽误孩子前程。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没有错的,即使有错,都是“可爱”的。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让孩子“心想事成”,容不的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孩子吃好、穿好、耍好,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爱不得法,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则是孩子眼里的“金钱”父母长此以往,使孩子变得孤傲、冷漠、自私或者怯懦。孩子成人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二)期望值过高由失望而暴力。很多家长自己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好,有遗憾、期望力图通过孩子予以补偿。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逼迫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孩子越优秀,越能证明自己教子有方,比别的家长强。也有些家长性情粗暴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当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时,不是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采取打骂的“暴力教育”方式,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

    (三)重智轻德过份托教。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不惜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购买大量的资料,主要精力花在孩子学习上。许多家长把本该孩子承担的责任一概揽到自己身上他们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孩子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等培养根本谈不上还有部分家长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而采取委托的方法,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托管中心,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也同时托付给了别人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缺憾和早期教育的缺失。

    (四)宽严不一言传身教不正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父母一方管一方宠;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灌输一些诸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自我保护”之道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五)社会意识低,缺少社会责任心。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没有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孩子看成是私有,属于家庭。其实,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人的原始本性应受到压抑,个体应当服从群体。因此,人们固有的那些菱角须磨去方行,这样才可使社会安适、和谐在家庭这个小群体里,个人应服从群体,才会有家庭的和谐、安适。然而,在许多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孩子转,让家这个小群体服从孩子个体,家庭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和谐。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菱角突出:任性、偏执,还能适应家外边的大社会吗?一旦孩子不能被社会接受,而成为家庭“私有”,将成为父母永远的痛。

    在家庭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活的教材,作为父母要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遵循教育的原理来教育孩子如此才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光明的希望。

    参考文献:

    ①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②陈鹤琴.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1月

    ③赵琴.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