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创新的培养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创新的培养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孟芳

      

    摘要: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社会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文化育人;创新培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文化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中学校不仅需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因此高中学校文化育人至关重要。音乐是内心想法和感受的最好表达方式,它通过旋律来表达对生活的情感和热爱,也可以通过声乐训练来纠正学生声线发音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文化育人理念来教学,其教学成效和成果远比单一专业课更具说服力,其成绩也远比单一专业课高,因为文化育人理念可以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通过课堂而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定程度上文化育人理念更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文化育人有利于学生蓬勃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和音乐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赋予学生更多的开放性。其次,文化育人理念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对高中学生展开音乐文化教育,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

    二、当前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响应目前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更全面的专业技能,现阶段高中学校开设课程主要以专业性基础课程为主,一周仅有两节音乐课,且一节45分钟,所以学生在音乐课上练习的时间少,不能掌握专业的乐理知识,没法形成系统性的锻炼。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音乐教育中所沿用的教学模式仍属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一定程度上还会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且教师单方面“教”仍是课堂主导模式,因此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了抑制,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和逆向心理。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高素质音乐师资是实施文化育人创新的关键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要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教师的立足之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修炼。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的素养:品德方面无私奉献,甘做人梯,具有美好的品格、情感、情操、意志和智慧。思想方面能用正确的世界观来评论音乐作品。专业方面有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有指导音乐课外活动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各门科学知识能力。同时,高素质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心灵美、气质美、仪表美、教态美。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不仅通过音乐获得良好的陶冶,而且从音乐教师良好的修养、气质表现中吸取养料。教师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直接显露在学生面前,不管自觉与否,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既是直接的感性的同时又是潜在的持久的深刻影响。教师的人格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及时为自己充电,及时进行再教育,修师行,博师长,炼师功,铸师魂,加强教师素质道德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修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落实人文理念,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要求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文化育人教育已刻不容缓。音乐课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科,还是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文精神。即通过实施人文关怀,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新课标要求来进行音乐教学,在实际授课中,将人文教育理念更好更全面的贯彻到音乐素养中,且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身体素质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内的知识,还可以将一些生活、学习中实际遇到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添加,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且教师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情感等方面[2]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化传承创新精神。

    文化育人是坚守人性美德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力量,是实现社会变化积极向上风气的思想资源。[3]在音乐课堂中加强文化育人不是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向学生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勇敢等美德,以此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并潜移默化地浸润于灵魂和精神,其终极目标在于铸就人性的美德。一种理念涵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塑造一种人才。在音乐课堂上坚持文化育人是坚守人性美德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力量,只有通过文化表达的精神“过滤”,才能体现出创新力和凝聚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推广,只有通过文化的理念诠释,才能表达出适应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文化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来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美感、和谐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利娜 .教师的人格特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2]音乐课程标准

    3]董云鹤 .论构建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校园正能量自循环机制.高教学刊.2017.16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