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开发“五谷文化”校本课程 践行德育美育劳育融合
开发“五谷文化”校本课程 践行德育美育劳育融合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张志利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尖字沽乡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历经近百年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谷文化”。“五谷文化”既是地域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校本课程资源。“五谷文化”的核心价值涵盖三种精神,即厚德载物,造福苍生的博爱精神;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孝悌力田,诚信友善的和融精神。

    一、“五谷文化”溯源

    尖字沽乡村内地域开阔,土质肥沃,有良好的种植和淡水养殖条件,农渔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各个村庄兴建于乾隆年间,沃土肥水,环境优美,历史底蕴丰厚,民风淳朴,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独特。

    按照习俗,每年正月二十五的“五谷填仓节”,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期盼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天家家户户吃大米小米干饭,喝五谷杂面汤。人们在院子里用五谷杂粮画圈,称“打仓”,这就是“五谷粮艺”的起源。“五谷粮艺”起源于鼎盛的唐代,兴盛于清代康乾时期,当时社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同时,“五谷”其生长时采集了天地之精华,极具有“灵气”。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其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人们故用之作画,称为“五谷画”或“五谷粮艺”。尖字沽中学的“五谷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民俗文化中孕育而生。

    二、“五谷文化”誉满校园

    当前,以乡村“绿色经济”为主线的地方资源正不断被开发,国家、省、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以及当前乡村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从文化、教育、特色农业等方面全面启动,吸引着各界有识人士聚焦本地“五谷文化资源”。

    作为“五谷文化”的主题品牌“五谷粮艺”制作相传甚兴,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尖字沽中学的“德苑--五谷粮艺”是以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粘贴而成花草、山水、人物、鸟兽、书法等形象。特别是在2000年以来,在“德苑—五谷粮艺”传承人张志利校长的带领下,继承并发展了此项世代传统美术工艺。尤其广大师生经历苦心研究,不断开发制作“德苑--五谷粮艺”新作品。多年来,学校举办大型展示活动26次,被丰南区人民政府、唐山市人民政府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量“五谷粮艺”作品布展在市、区、乡、校园公众走廊内,一度参加唐山市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交流展示活动,多次接受唐山电视台、唐山日报、《今日丰南》的报道,获得了“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课题成果奖。

    2017年5月学校报送的“德苑—-五谷粮艺”视频节目,经过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层层遴选并被评选为央视《传承的力量》节目优秀项目。2017年6月13日—1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导演组一行8人来到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现场节目录制活动:二百人学生的同心圆形“五谷粮艺”现场作画,麦田识五谷、收五谷,传承五谷粮艺主题班会……系列活动无不显现着传承的巨大力量。《传承的力量》导演组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义在于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节目录制完成后,“德苑--五谷粮艺”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等中央媒体及相关网络媒体进行全国范围内播出,播出后好评不断。2018年2月学校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三、知行合一,培树文化自信

    学校根据本地丰厚的地域文化特点,推出了“走进自然、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开发课程交相融合。学生们组成了几个小组,深入村村落落、家家户户,感受农耕生活、感受乡土气息,感受传统民俗民风。学生们在快乐参与的同时,了解民间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富有地域风情的“五谷文化”。

    学校从整体上遵循“五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机融合的活动宗旨,把三个方面的主题(品悟年节文化、汇集乡土文化、追寻五谷文化精神)整体同步推进。推出尖字沽中学“小记者”活动、地方艺人专访、剪纸工艺、竹刻木刻工艺、摄影比赛、专题征文比赛、书法篆刻比赛、诗文大赛、民间故事搜集等专题活动,有力地助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

    (一)能识别“五谷”,懂“五谷”的历史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黏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另外,“五谷”还有“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另类说法。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包含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包含如花生、红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包含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包含如菱角、莲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

    (二)学“五谷粮艺”工艺

    我们在制作“五谷粮艺”前,通常是选定木板或用密度板,裁成所要到尺寸,再制图,在木板上画好要做的图稿,准备好作画的杂粮,粮食要干,无虫蛀,完整无损,有光泽的为佳。用的粘合胶,环保胶最好,用到的工具就是镊子、刷子、尺子等。做好后还要喷上一层防虫剂,然后在表面刷一层清漆,晾好后装框、装裱。师生们亲手制作的栩栩如生的“不忘初心”、“ 祖国昌盛” 、“祥和龙” 、“奔马”、“孺子牛”、“雄鹰”、“翠竹牡丹”…,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独特的魅力。

       (三)乡土文化铭记脑海

    在一次采访调查中,一位学生说道:“只有我们脚踏乡土,知晓民俗文化,汲取民俗营养,我们才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激发起我们这代人的满满自豪感,才能让我们感到民族的文化自信”。

    四、“五谷文化”校本课程,在德育、美育、劳育中发挥重大作用

    学校的德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课程——《德苑--五谷粮艺》的开发,源于学校所在地域的社会资源,传承并让“五谷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一起,是我们的教育新的增长点。我们把本课程分成三个部分:上篇为《民俗乡情文化》,主要内容是课堂传授+自我感悟年节(面向七年级学生):中篇为《德苑--五谷粮艺》主要内容是课堂指导+动手实践(面向八年级学生);下篇为《体验五谷文化》,主要内容是课堂指导+劳动实践+随笔撰写(面向九年级学生)展开。其中,上篇主要介绍当地乡村的地理、乡村志名、历史文化、人文民俗和社会经济等;中篇主要介绍“五谷粮艺”制作工艺等。下篇则由学生的优秀社会调查随笔、小论文组成。充分整合丰厚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按照“寻根五谷文化”、“听说的故事”,“ 链接学生假日”等综合实践项目来步步推进。这样三个年级呈梯状推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让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德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综合多元并以贴进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为基本主题内容,以学生综合素养积淀为基本目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活动参与能力,在 “探究”、“设计”、“创作”、 “体验”、“反思”等系列环节中让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自我,让学生们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享受校本课程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尖字沽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