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在协同育人中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协同育人中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徐蔚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总书记又一次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协同育人中推进劳动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创新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使参加劳动成为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实践探索

    (一)家校协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启迪智慧,能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虽然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许多劳动都被分工协作甚至为机器所取代,人类从诸多繁杂的原始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人们从劳动中习得许多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依旧不可替代。特别是,多人参与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和集体合作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模仿、学习、创造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越早越好。

    1.“善行课程进家庭,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小学生善行课程》是学校于2016年开发并实施的校本德育课程之一,此项课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于2018年结题并荣获上海市德尚系列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一课程的开发旨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为内容,以善行实践为途径,以家庭教育为辅助,培养学生为善之乐的道德情感,这一宗旨不仅和学校秉承的和而向上,知书达理校园文化精神相契合,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在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的有效落实。

    2.家长资源引入学校社团,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的快乐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利用家长资源,既可以增进老师、家长双方面的沟通、交流,又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为了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优化发展,学校经过问卷调查,邀请了部分家长志愿者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开设劳动教育系列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3.家长进课堂,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

    学生家长们大都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其中不乏行业的精英、道德的模范,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色绝活,这是学生身边最宝贵、最真实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德育室和家长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家长课堂开讲啦》这一家长学校课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带领学生参观家长所任职的公司、研究所、工厂等,近距离了解家长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分享家长的学习、工作等成长经历。

    (二)挖掘社区资源,培养学生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是人对劳动比较稳定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应该从认识接纳到内化,情感的转变或培养,行为的顺从到改变,进行长期地教育,这样才能形成学生正确而比较稳定的内在倾向。一方面要严格要求,教育学生遵从劳动纪律,服从安排,另一方面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劳动榜样,作为学生劳动态度形成的典范。

    1.社区劳动我参加  争做勤劳小蜜蜂

    每年暑假,学校大队部布置的暑假作业中总会有一项内容: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并拍照撰写一篇劳动感想。开学初,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并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介绍自己在社区里参加各项劳动的经历和感受。

    2.走进控江养老院   争做爱心小天使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把杨浦区控江街道敬老院作为四年级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每逢重阳节,学校都会组织部分学生精心准备一组精彩的节目和一盒盒香甜的重阳糕,前往敬老院慰问老人们,为老人们捶捶背、和老人们聊聊天。还有的学生提着水桶、拿着抹布为老人们擦床栏杆。

    3.深入大自然,争做劳动小能手

     学校每学期都和社区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懂得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的道理,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并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行动上。

    (三)依托家庭教育,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中一定要重视的过程。学校始终以庆祝传统节日为契机,孩子们率先发起了家庭劳动总动员的口号,积极要求参加家务劳动:扫地、洗碗、炒菜、倒垃圾……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四)家校携手共育,引导学生养成日常劳动习惯

    在新时代背景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场所,早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家校合力携手共育是保证劳动教育效果的主要措施。家庭和学校若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就必须通过实施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实践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日常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实践成效

    劳动教育的目标具有多维性,它的功能也具有丰富多样性,具有融通性,不仅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还对其他四育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因此,学校在开展协同育人中不断推进劳动教育,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提高学生社会化水平,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劳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三是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四是与生命教育项目相结合。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劳动成果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个劳动者都是值得敬畏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四、三点思考

    (一)劳动教育要做到时时、处处、人人

    人是在自己的劳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对人的劳动教育就应该时时处处都在进行。

    (二)劳动教育既要动手,也要动脑

    当我们提起劳动教育,尤其是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劳动教育时,大多数时候是指让孩子动起手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教室清洁任务,整理好自己的书包物品等。

    (三)用劳动来塑造儿童的体格和心灵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切实形成教育与劳动合二为一的教育场域,通过教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也才能使教育的价值渗透进学生发展的日常,成为他们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坚实支撑,让他们愿意为幸福去奋斗并知道如何去奋斗。

    协同育人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