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杨江元

       

    前言:

    小学科学课开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是知识学习和接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发现生活和探索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课带给学生一个神秘多彩的世界,对大自然的疑问、对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思考,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得以升华。教师要引领学生大胆展示、快乐探索,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紧密结合生活、知识面广、充满活力的科目。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这样会减弱科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而是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多方感受,通过参与实践来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贴近生活来进行实验

    实验本身就是开展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被实验的器材、现象和蕴含的知识吸引。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例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也许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

    教师不应把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作为一堂课的终点。实验完成后,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研讨,交流实验研究情况后形成结论。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意识的体现,不管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而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同时,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实践感受,注重体验过程

    1.丰富感官体验

    课堂体验是多向性的,对学生来说,体验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其中包括眼、耳、鼻、舌、身的感知以及心理感悟。丰富的感官视野需要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形成启发,教师要善用各种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制造多元体验机会。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生命周期》时,我为学生展示了人在胎儿、幼儿、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的图片,还准备了一段视频《4分钟的人生》,它通过动态变化记录了人从新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一系列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们非常震撼,在这样的状态下,原本抽象的生命主题顺利地被接受了。

    2.加强动手实验

    实践离不开动手操作,如果说感官体验是一种激发,那么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受体验就是一种渗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结果,它更具有直观的说服力和丰富的思想延伸性。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只有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他们才能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学习兴趣更浓厚。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可以由学生按步骤自己操作做实验,按照自己的猜测,逐一验证塑料、木头、金属等在水中的沉浮性。在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明显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在拧瓶盖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手滑就不容易拧开,妈妈在厨房做饭,有时候手上沾满水,为了拧开瓶盖,就要垫上一个干抹布来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理。通过了解学生发现这和摩擦力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接触面过于平滑,摩擦力就小,就不能打开瓶盖。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问:在火车站发现很多箱子上面都有轮子,那么轮子和地面也有摩擦力,为什么就比没有轮子的箱子在搬运的过程中省力?老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我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把知识学以致用

    对于实验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科学体验,科学的学习是对科学现象的重新认识,也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以及升华,我们让小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观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对于不明白的现象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来进行思考,让科学知识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科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越有活力,越能丰富想象,就越善于举一反三。思维的活跃程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息息相关,科学课不是去死记硬背知识点,需要用智慧来拓展创新,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出其中的思维灵感和创新精神。例如《用纸造一座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设任何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一场造桥大赛。有学生仅用一张纸做出了“较简单的桥”;有学生用纸包住直尺做桥面造出了“较有分量的桥”;还有学生在色彩上下工夫,出炉了“较美观的桥”。在这场比赛中,学生们展示出了多样的个性,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这促进了学生们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学以致用。

    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关注科学课堂的动态学习过程,把生活中的科学和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联合和运用,这样可以促进科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努力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走进科学,学好科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心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