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声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内容
浅谈声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内容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金丽红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学  金丽红
    摘要:声乐教学不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声乐艺术心理的培养。歌唱虽然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听觉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动作的组合,但是这些活动离不开感觉,知觉,注意、想象,情绪等重要心理因素。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   心理
    “心理学给歌唱带来它内心的成分——它的灵感、情绪、色彩和风格,赋予不属于简单形式的嗓音以各种艺术的特征。” [1]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也给声乐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思索。声乐不仅仅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的结合,同时也要得到智力的帮助。心理学就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智力与感情的科学。下面就谈谈声乐艺术心理中所涉及到的几点心理学内容。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等)的反映。[2]它可以是从最微小的肌体运动记忆到宏观的整体感受,也可以是比较准确的具体的能感受到的内容,也可能是比较模糊不清的笼统的印象。[3]由于歌唱的乐器是歌唱者本人,是非直观性的,学生有时很难真正的理解所谓歌唱发声的技能技巧,即使用语言能描述清楚也很难理解。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歌唱者和教师普遍采用“找感觉”的方法与手段。如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的教学术语有“哼鸣”、“打哈欠”、“深呼吸”、“高位置”、“吸着气”、“贴着唱”、“嘴巴长在肚子上”等等;还有更为形象的比喻,如“像一个大胖子”、“感觉自己咬着大苹果”、“气息的通道像个直桶杯一样”等。教师也常用许多不同的声音感觉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他们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来获得优美的歌声。例如用“哼鸣”的感觉来寻找“高位置”方法;用“打哈欠”的感觉来寻找打开歌唱腔体的感觉;用“微笑”时的肌肉运动的感觉来抬笑肌帮助寻找头腔的共鸣;用“贴着唱”和“叹着唱”的感觉来体会“深气息”支持下的整体歌唱感觉等等。在声乐教学中,任何人都离不开“感觉”,感觉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无论是气息还是咬字与吐字,无论是声音的共鸣还是情感等。感觉是人类最初级的,最直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声乐教师描绘歌唱和发声的最好手段,是声乐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旧表象加工改造,重新配合形成新的形象。想象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客观现实是想象产生的根源,想象是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材料加工改造的结果。歌唱者的想象,首先是在声乐艺术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就已经在头脑想好了“唱什么歌”、“怎样来唱这首歌”的表象。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不自觉的,没有特定目的的初级形式的想象。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歌曲意境的介绍,学生按照教师给的意境进行演唱。
    有意想象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有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在声乐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下面我将对再造想象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介绍。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模型、图形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发声训练中的再造想象是根据声乐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是创造一些现实中已经有的,别人知道的,可是自己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4]在声乐教学中,学生跟教师的学习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再造想象而实现的,教师要用多种想象,启发学生去理解歌唱发声的技巧,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气息的时候,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大气球;在讲到声音流畅的时候,要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管子形状的物体等等。演唱时的再造想象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演唱《绣红旗》这首
    线儿长针儿密
    含着热泪绣红旗
    绣呀么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
    今天终于盼到了你 
    盼到了你
    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
    绣呀么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
    歌曲,它选自歌剧《江姐》,抒发了江姐及她的难友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唱这首歌的时候,演唱者要把自己想象成为江姐,与难友们在监狱中含着热泪绣红旗,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喜极而泣,为了成功而庆祝,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再造想象。
    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别人对歌曲中歌词的描述,想象出自己没有去过的高山大海,也可以在脑中创造出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如神话中的孙悟空,皇母娘娘等形象。在歌唱活动中,学生要学会把不同的形象展现在自己的头脑中,并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想象需要贯穿表演创作的全过程和创造的各个方面以至每一个瞬间。一旦想象中断了,情感也就中断了;想象枯竭了,情感也就枯竭了。即使是已经创造出来的成功的角色和曲目,每次演出的时候要进行再想象,才能唤起新的歌唱的激情,给角色注入新的血液,创造出新的生机。我们常见有些演员演唱中木讷、刻板、声音苍白、没有生机,要找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生动的想象是必定无疑的。
    其实想象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想象会更加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更深刻,更准确的领悟和体会。
    三、情绪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声乐与情绪密切相关,声乐教学必须重视情绪在教学中的培养。情绪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嗓音条件各不相同,程度有高有底,理解力,文化水平都不一样,特别是嗓音条件一般,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很快理解教师的教学时,势必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时如果教师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或是对学生冷嘲热讽,结果只能使学生失去信心,感到害怕等自卑情绪。因此,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受到多大的打击,都不能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而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机会,融洽师生关系,多用鼓励的语言。扭转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并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以保证正常的声乐教学以及学生正常的发挥。人的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分别有积极和消极,紧张和放松等。
    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表现。前者可以提高增加人的活动能力,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歌唱表演中情绪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高兴的、柔和的。[8]有了这些积极的情绪,歌唱发声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即使嗓音不怎么好,但是由于非常喜欢声乐,每次上声乐课的时候,情绪就很高涨,对教师的要求紧记在心里,在平时练习时紧跟教师的要求,歌唱技术就会大大的提高。相反,当演唱者的情绪消极低落的时候,就没有了歌唱发声的欲望了,甚至连声乐课都不想上了,直接就影响了声乐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在声乐学习的时候由于喉部的紧张,发出的声音音量很小或者声音发不出来等,这时学生会误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很差,因而自暴自弃、情绪消极,连上课都上不安稳,课后不练习,即使在练习的时候也是随随便便,一点效果都没有。在声乐学习中,歌唱者有时家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听到别人对自己对自己歌唱有不好的评价等,此时情绪是消极的,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曲目。
    紧张和轻松的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表现。这种两极性往往都是在声乐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例如,在上台演出之前就会出现紧张的情绪,会让自己乱了阵脚,在声乐教学中就要对紧张情绪进行解决,要克服紧张的情绪。[9]例如,有些同学在上台前都会紧张,这时就要想想以前成功时的演唱欲望,放松意念,兴奋感觉等,将自己的成功经历在脑中回放一遍,让自己感受到那时的情绪;去想象出场时你那轻松的步子,你那大方热情的面容,去想象演唱时的歌声,去想象歌曲的形象和情感,去想象自己在平时的苦练,去想象观众们的热情等等;在紧张的时候要对自己说,“我准备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一定会唱好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等等,让自己加强自信心,在台上发挥更好的水平;有的同学在上台前一直在想,“我肯定是不行的”,“好紧张啊”,“我该怎么办啊”等等,这样会加强自己的紧张心理,会对歌唱造成很大的影响,上台后就会更加紧张,导致演出的失败,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不要去想这些话,或者让学生想些开心的事情,让学生轻松一下,然后对自己说一定能行的等等。紧张情绪的解除就会产生放松的情绪,这样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能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情绪是贯穿在整个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克服了消极、紧张等的情绪,才能完整的演义一首歌曲,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总之,声乐艺术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的灵魂之一,只有认清和了解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洪  颖.对声乐教学中有关心理学问题的探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3):83.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3.
    周凝祚.心理学[M].青岛:倾倒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43.
    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9.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0.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6.
    同[2].P308.
    侯俊彩.试论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心理作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138-139.
    Clifton Ware.Adventures in Singing[M].America:New Caledonia by A-R Editions,1998,Second Edition.104-1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