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第2期 作者:陈敏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实验小学    陈敏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师的讲解中也是一个晦涩的知识点,因此老师不必挖空心思为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学生语感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传授,还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语感的形成,提升对语言的感知力和对语感的认知,语感有利于学生顺利的了解课本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技巧教学,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三个要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关键期,教师要做好基础教学,学生语感培养不光体现在语文的阅读,在听说读写以及双基的培养都有联系,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文字的感知,通过朗读体验文章情感,逐字逐句进行文章的理解,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学习从被动接受提高为主动输出,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在不断阅读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感体系,创造自己的阅读方式。

    一、积累,夯实基础

    (一)课内,品味经典

    语感不需要经过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推理,是一种直观感受,语感也具有整体性。

    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发声读出来,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文本的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节奏感,语感来自于语言,语言的积累会带来语感的提高,打破固定思维,学生语感敏锐,用思维跳跃方式,理解句子主要内容。这种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长期积累形成语感,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日常积累,学生要积极阅读课内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在不断积累中品味经典韵味。

    比如《夸父逐日》、《潘多拉的盒子》都是经典神话故事,兼具东方和西方特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此类作品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引导: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的都是比较平常的人和事,而神话故事中,塑造的都是超现实的人物,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塑造的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神话中的人物都拥有超能力,可以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夸父能追上太阳,作者为了让他们展示任性,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夸父为了追上太阳所做出的努力,坚持不懈、不肯放弃,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做事要坚持不懈,充满理想;在学习潘多拉的盒子时,要让学生理解到及时抵制诱惑,做事之前要考虑事情的后果,进行思考,决定要不要继续做,利用经典中的细节描写,挖掘深层次的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感。

    (二)课外,海量浏览

    语感的培养不光要依靠课内阅读,还要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思维,课堂有限学习时间只有45分钟,教师要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翻阅更多的资料,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提升学生语感的整体性。

    例如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篇文章时,这属于课内阅读,在其基础上,进行课外同类型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四海不死》等作品认为作者很少使用口头语,文章主要利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对主要内容进行描写,作文结构严谨,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很少使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严谨和文章结构的合理性,这类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学生在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之后,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说明文的语感,促使学生能够良好了解作品语文特点。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文章类别,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语言特点,提升学生语感。

    二、品析,推敲感悟

    (一)在比较中揣摩,挖掘意蕴

    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学生要想提升语感,不仅要多阅读,还要进行重点词的斟酌和推敲,教师在进行学生作品语言的指导时,要进行同类型作品语言的整合,将相似性程度高的文字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考作者的表达目的以及文章流露出的情感。

    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时,教师应该提前告知学生这属于一篇严肃的科普文章,对文章中具体的数据和用词用句都是严谨细致的比如“属性离太阳最近,不可能存在生命”这句话,许多学生认为描述过于绝对,是否与真实情况不符,教师对于学生这种话主动发现问题的态度要进行肯定,教师对于科学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进行科普,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科学视频方式,让学生在视频中自己进行问题答疑;还有在学习《囊萤映雪》时,学生会注意到,以夜继日焉,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夜以继日有所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推敲哪一种说法更加合适,学生在发言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其讲解古代的不同用法,反复推敲,在推敲中体会作者用词的表面意思,体会词语的深层意义。在文章中通过替换字词引导学生揣摩效果,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精髓,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

    (二)在想象中体验,浸入意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字兴趣学习中,体验文章表达情感,积累语感。例如在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闰土描述的瓜田刺猹,雪地捕鸟等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在想象的辅助下,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基于生活经验,学生进行联想培养语感,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深层感悟能力。

    三、迁移,学会运用

    (一)在模仿中迁移,学习句式段式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语感具有理解和造型的功能,利用语感,学生能理解作品内容,调整自己的语言能力,学生可以进行句式仿写,仿说,提升学生语感,例如在进行《夜间飞行的秘密》疑问学习时,学生首先进行句式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个思考雷达发明的契机,又是怎样将蝙蝠和雷达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文中找到答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生活中的哪些发明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在思考基础上进行迁移对于学生语感培养十分重要,学生要思考语言特点,总结归纳,进行仿写,不仅提高学生语感,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理解中迁移,力求举一反三

    语感的基础是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研究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的不同语境视同特点,然后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迁移,全面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观潮》一文,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学生在文中找到使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进行仿写,使用修辞手法,积累了对比修辞的语感,有效迁移,增强文章色彩。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语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无形中积累语感,运用语言文字写作。

    结束语:语感培养三要素分别是积累、品析、迁移,教师要进行把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使用,对语言进行分析、理解和吸收最终运用到语文写作中,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挥学生思维。学校应该重视语感培养,提高学生会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顿悟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两个要素[J]. 读与写,2021,18(29):73.

    [2]张宏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J]. 南北桥,2021(7):3.

    [3]张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J]. 读与写,2021,18(27):36.

    [4]林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3):57-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