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仲伟娜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明德小学   仲伟娜

    摘要:学生们兴趣、能力等养成的最关键时刻就是在小学时候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这门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是否能够有效研究小学语文的课堂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下文首先提出了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接着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一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所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学生在各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既包括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与占用的空间,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所起的指导等作用。其次,学生在各方面是否获得了真正发展是测试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最后,教师要从所教课程的具体标准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深浅程度,提前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预设目标最终很好地实现。 
    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导入
    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打造高效课堂不能缺少的部分。每件事都先把开头做好,就成功了一半。所以高效的教学导入也是很关键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导入,既有趣,又高效,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有效的铺垫,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1.设计问题导入课堂
    我们应该设计一些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跳一跳就能抓到食物的难度,学生才有兴趣。当然问题也应该是围绕课文主要内容的。例如,在讲授《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教师在导入设计时问了学生对海洋有什么印象?有什么能源可以利用?
    生1:一眼望过去非常蓝,海底有许多鱼。
    生2:波涛汹涌的大海,还可以发电。
    生3:海里有很多矿产资源。
    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引出了海洋这一主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继续下面的课堂教学。
    2.利用生活情景进行导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生活常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导入课堂,而且学生觉得有兴趣上课。例如,教师在教授《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奔流咆哮的场面,从而让学生体会如此疯狂的长江足以带来洪灾,让人们深受苦难。学生有了感悟,接着导入课文,体会主人公是怎样奋不顾身地保卫长江大堤,深刻地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1.加强对语文课堂学习主体的认识。课程改革主张语文课堂的 学习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首先,老师应当革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加强对语文课堂学习主体是学生的认识,适当革新每堂课的教学计划,对于较容易理解的课文或诗篇,根据全体学生课堂反应适当提高教学速度,对于较难理解的、比较抽象的课文或诗篇,可采用类比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适当放慢教学计划。总之,语文教师不能把完成教学计划当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再有,在学生方面,应当增加对于语文学习重视程度,加强对于自身是语文课堂学习主体的认识,不管自身能力与他人差异有多大,都应该在语文课堂中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汲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内容来充实自己。 
    2.发挥教学机智开展课堂活动。由于当下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语文教师不仅需要精心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应当重视课堂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性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如课堂的导入,即教师在上课伊始就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再有,对于语文教师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选择适合本班学生适合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本班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学生能力方面的差距,在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保证不伤害到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发挥教学机智开展课堂活动。 
    3.设计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针对当下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 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不足的教学缺陷,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 注意设计难度适中,又容易使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不仅有助于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而学习习惯。在设计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依据本班学生能力以及对问题认知水平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及文章本身能够带给学生的启发。再有,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和个体差异,不能只顾培养一些素质较好的学生的能力而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既能达到使素质较好的学生锻炼表达自己观点的目的,还可以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中,较为准确的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以及课堂把握能力,在明确语文课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同时,又能在教学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打开心扉来表达自己,可以让一些性格外向的同学有更多语言表达机会,让老师更清楚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获得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让学生和老师有了更多的互动,更使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互动的同时激发了各种潜在的智力及非智力的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进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上课前对课程进行提前准备,详细了解所讲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等;在课堂上要合理控制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问题,并尽量做到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信任自己。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翠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2]刘海燕.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分析[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