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历史创新课堂
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历史创新课堂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丘元生

     

     
    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   丘元生
    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作为历史课堂,必须要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上有历史味道的历史课。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讲授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又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点之一。我们不应该把这节历史课上成语文课,历史课程用一节课蜻蜓点水的从诗经说到明清小说,既不能展开,也难于超越语文。那么历史课程如何扬长避短?既能贯彻学科思想又能实现三维目标,我们教师不妨大胆改弦更张、试试看。史学历来有“以诗证史”的传统,从这个角度来教学这一课也许别有洞天。
    首先、在诗词歌赋中感悟真实历史
    历史学科思想就是对历史事实、概念和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对历史知识的高度概括。先秦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在学术研究中都是重要的史料。
    ①《诗经.小雅.大田》的诗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很多著作都引此为井田外哟私田的旁证。我们熟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宗法制度在诗经有记载,如《大雅。板》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周天子依靠“大宗”“小宗”维持自己的统治。②汉赋中班固的《两都赋》也是名篇。所写“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正是长安城的市内按商品分列肆,买卖拥挤的情景。
    李白的诗句:“我本狂楚人,风歌笑孔丘。”杜甫有诗曰:“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些可以证明唐代三教并行,信仰自由,儒学地位的下降。
    通过诗词歌赋这些重要的史料不仅全面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尚,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能进一步从唯物史观来探究不同时期文化繁盛的原因,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通过阅读等不同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培养,提高赏析运用古代文学的能力。
    其次、在宋词元曲里寻觅草根文化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它多数是反映 “草根”小百姓的爱情、相思之类的情感,所以,在文人眼里它难登大雅之堂,被称为“诗之余”。
    宋代柳永大词人,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和歌女乐手们亲热唱和。因为落榜写了首牢骚极盛的词《鹤冲天》,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得罪了宋仁宗,终于无缘官场。但,柳永这棵千年之前的“草根”却很有人缘。《避暑录话》中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的“粉丝”很多,特别是当时那些舞榭歌台的歌女乐妓们,歌舞欢笑之余,流露出这样的心声:“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最后据说,歌伎乐女们把柳永的丧事办得很隆重,也很气派,为了纪念柳七哥,每年清明节,她们都约好了到他的坟地去祭扫、歌舞,日久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可见,平民百姓、红尘女子们这些最贱的“草根”阶层是把他引为知己的。
    蒙古人入侵中原杀人无数。汉人及其汉文化同样遭受毁灭性打击,马背上的民族文化太落后,根本无法了解汉文化的价值。蒙古贵族目不识丁者不在少数,他们只保留工匠的性命,读书人在元代流落为“十儒九丐”的地步。元代虽然一度实行科举制度,但70多年科举入士者总共只有千余人左右。读书人没有出路,编写长短句的俗曲,使俗文化发展起来。蒙古人虽然不能理解儒家文化,但能看懂戏剧。因此戏曲业在元代空前发展。元曲通常都是大白话。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同时使元曲成为元代文化最辉煌的成就。元杂剧的作品有500余种,流传至今尚有160多种。
    最后、在四大名著中把握主流思想
    明清四大名著初中教材有讲,高中教师就不能简单重复了,要另辟蹊径。
    三国鼎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足轻重,但因为有了《三国演义》,这段历史的梗概至少家喻户晓。《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十分之七的内容都是依据正史。那么以小说讲历史就有了故事了,比如许攸投曹,这是官渡之战胜负的关键环节。《三国志》中的记载很简单,就是几句话。经过说书人的想象和罗贯中的妙笔,情节被演义得活灵活现,曹操的性格跃然纸上。演义有历史依据。这样讲了历史又讲了小说,还讲了历史小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历史常常变为故事,故事常常变为历史。按照《三国演义》编排的三国戏,使忠义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清朝统治者提倡阅读《三国演义》的原因所在。其实《说岳全传》《杨家将》都是以忠君爱国思想为核心,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都是成为忠君的高尚品格。
    《水浒传》里宋江对江湖哥们儿讲究“义”字在先,是非其次;受招安是“忠”字在先,“义”服从于“忠”这种观念随着被列为四大名著,影响至深。《红楼梦》中的丫头本是卖身的奴婢,被赶出荣国府获得自由本应该高兴才对,但即使如晴雯也哭哭啼啼,老大不高兴。当惯了奴隶的人已经忘了独立自由的可贵,宁可为奴,不愿做自由人。《西游记》看似神话故事,但吴承恩是用世间常情去想象。第98回说,唐僧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西天,如来佛祖好言安抚一番后,吩咐阿难、迦叶二位尊者给唐僧挑选经卷。这两位尊者问唐僧:“你们从东土而来,有什么人事送我们?”这是明目张胆地索贿,唐僧没有给,结果二位尊者便使坏给了无字经书。后来他们发现向如来检举揭发,没想到如来佛祖没当回事,呵呵一笑说:“你们别嚷嚷啦,多大个事儿啊,我都知道。我这儿的东西也不能白拿啊,他们在我身边工作也很辛苦,收点小钱儿嘛,你们意思意思不就得了嘛。你们空手来,他们才给了白本嘛。”如来佛不但不惩罚身边两个腐败分子,而且公然为他们开脱,为什么?这是佛祖佣人之道。阿难、迦叶对领导忠心耿耿,有贪心没野心,他们屁股不干净正好有小辫子拽在领导手里,这叫下属不贪领导不安。唐僧最后无奈,送了紫金钵盂才算了事。深深打上明清那个时代的烙印。
    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之所以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流形式,正是统治者的一种思想统治的策略,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的内在要求的结果。小说将三纲五常的理学思想通过小说普及到社会下层民众当中,因此明清时期三纲五常逐渐成为了全社会的一种普遍道德观念。
    总之,我们尝试通过本课古典文学的历史教学,让学生从中感悟了历史的真实,把脉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体会了社会生活百态。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了课堂教学,又渗透了历史学科思想,避免了单纯的文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