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替蝉脱壳”引发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迸出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替蝉脱壳”引发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迸出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魏 艳

      

    摘要  本文从“替蝉脱壳”的故事引发对学生学习的思考,继而提出要关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让学生迸出探究性学习的火花?”的问题,从在猜想中萌发、在求异中激起、在迁移中触发、在操作中创造、在游戏中产生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会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替蝉脱壳  ;探究性学习;火花

    小时候,曾与一个小伙伴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壳中小蝉正在痛苦挣扎。于是于心不忍,便小心翼翼地帮它轻轻拉出壳,可是这只小蝉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当时年幼的我们并不懂其中的道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小蝉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才能飞起来。省去这个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渐渐发现学生的学习不也如此吗?如果教师忽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的只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传授给学生,那与替蝉脱壳又有何区别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迸出探究性学习的火花呢?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几点体会:

    一、在猜想中萌发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是一种飞跃式的创新意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猜想,它将会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惊喜。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展开图时,我将已准备好的圆柱形纸管放在桌上,让学生分组看一看,猜一猜,这些圆柱形纸管沿高剪开后将会是什么形状呢?学生们肯定会猜自己知道的那些图形。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到底谁对呢?学生急于知道。这时我再让他们动手沿高剪一剪,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圆柱形纸管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创设这种情境,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萌发了新的“火花”,唤起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二、在求异中激起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结学生时不时出现的“求异、标新”,我们要注意倾听现给予满腔热情的评价,让他们真切体会到求异的价值,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自觉求异研究的习惯。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十几减8”,临下课时,一位学生问:“12-8,2-8不够,我是倒着减的,用8-2=6,再用10-6=4,这样行吗?”话音刚落,一阵反驳声,下面的听课教师也议论纷纷,这位学生胆怯地低下了头,这时候教师不仅没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接着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他的思维过程。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这一次小小的求异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这样的教学不仅激起了新的“火花”,而且带给学生的将是不断探究的勇气和信心,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借鉴的。

    三、在迁移中触发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先以设问的方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促进方法、策略的迁移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协助。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用与三角形同样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自然地在迁移中触发了探究性学习的“火花”,打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打通了学生思维的“脉络”,让学生扬起了探究的风帆,一路前行!

    四、在操作中创造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手是脑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实际操作,让操作成为探究性学习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火花”在操作中创造。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我将已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正方形边长的特点。有的学生开始测量,有学生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相比,有学生用相对的边重合,再将相邻的边重合,发现了其特点… …尽管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他们都是通过自己想办法找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的特点。在操作中他们各尽所能,方法各异,找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从而创造了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五、在游戏中产生探究性学习的“火花”

    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游戏”活动不失为小学教学中的好举措,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生疑,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性学习的“火花”。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在问题提出时,我设置了师生计算比赛游戏,教师扮演一个游戏伙伴,在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产生了“老师怎么会算得这么快,肯定有什么方法”的想法,自然而然产生了探究性学习的“火花”。再通过“找朋友”游戏,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情境,让他们人人参与,自己得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总之,探究性学习并不神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做,那么何愁学生不迸出探究性学习的“火花”呢?

    为了我们的小蝉能展翅高飞,请让他们自己脱壳而出吧。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实验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