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魏婷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当地的教学设备跟不上,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则知之甚少。对于前者,学习内容的重复,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对其来说是浪费时间;而后者则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帮助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给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那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跨越“零起点”平台,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分层教学的良好效果。

    结合等级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设计的关键,也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按照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将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 Office办公组件、 Internet、PowerPoint等若干个模块。

    结合计算机模块考试,实行编班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中职学校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层次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点起”。新生入学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申报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的模块可以免修。通过考试,就能够清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然后依据计算机基础能力划分组成不同的层次或组,实施分层教学。当然这种划分是动态的,学生通过模块化考试,就可以进入其他模块班学习,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结合教学对象,实行班组分层教学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地进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虽然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进行了分班或分组,但是在同一组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操作技能也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授课内容按难易程度划分出相应的几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讲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基础相对较好并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对其提出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或协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组成“一帮一”或以互助小组的形式,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和带动基础差的同学,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结合实际应用,实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不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要以专业应用方向为出发点。各个专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确某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是统一的,不分专业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践上机操作,保证通过等级考试。在这个前提下,对于不同专业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开设很多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计算机课程或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可开设网页制作的课程;国际商务与文秘专业可开设中文排版课程;工艺美术或动漫设计专业可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可开设 CAD课程等等。所以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以专业为依据进行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结合考核目标,实行教学分层评价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克服传统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依据不同的分层、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考核、评价。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程度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基准,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考核、评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职教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