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关注良好习惯 助推能力发展
关注良好习惯 助推能力发展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朱彦超 

     辽宁省朝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   朱彦超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助推学生能力发展,还能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强调帮助学生形成哪些方面的好习惯呢?本文将呈现笔者粗浅的认识。

    1.勤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阅读,最重要的是阅读数学教材,其次还要阅读课外书、阅读由老师编写的数学小故事等。阅读需要眼、口、脑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阅读力往往伴随着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再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数学小常识、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内容,帮助学生达到增进知识、激发兴趣、励志学习的功能。

    2.细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伴随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观察、数的观察、对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等。数学还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学会全面观察、学会有序观察,还要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到事物间的共同与不同等。比如,教学“找规律”时,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间隔排列的现象;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观察面的大小、棱的长短之间的关系。大小、多少,减去、平移、旋转,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感受1米有多长......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随机观察与定向的数学观察,对学生的经验积累而言,同样重要。

    3.动手实践的习惯

    数学不仅是“想”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过生日时的分蛋糕、吃饭时的分筷子、认识分数时的折纸、认识长方体时的制作模型......这些操作类的活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样,我们也不应该轻视在幼儿园时期的“玩”,滚弹珠,可以增进其对球体特征的理解; 搭积木,可以培养其空间观念;玩堆沙,可以感受对体积的认识......它们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操作,不仅伴随着思维,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其日后在数学学习时进行归纳、概括、抽象的重要基础;实践,去商店购物的体验,出行时的租车、租船、买票活动,看电影时的座位排列等。学生在实践中会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打通,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这些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时的心向,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理解。所以,预习题单要多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下些功夫。

    4.乐于探索的习惯

    鼓励学生用探索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其更好地还原和体悟当初数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过程,避免采用“掐两头,烧中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性和适切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即便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清楚地表达出数学思想的名称及内涵,但各种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力量”已经被学生所感悟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经由“商不变的性质”,通过类比、猜想、验证,找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通过多个层次的变式练习,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样的过程充满了探索性,融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数学思想于一体,让学生真正去经历、体验、再发现,丰富了学生的探索经验,真切地感悟到数学思想的力量。

    5.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喜欢同伴间的对话远远胜过喜欢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在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彼此思维成果的共享,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教师也可以据此了解和判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处于何种水平,由此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切磋; 活动中,更多地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

    6.大胆猜想的习惯

    善于幻想,敢于猜想,原是孩子的天赋,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遏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更多地学会了循规蹈矩,学会了揣摩教师需要的答案,而不敢有“非分之想”。但数学学习需要猜想,数学创造更需要猜想,可以说,没有猜想,数学发展几乎寸步难行。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猜想和数学证明同样重要!要尊重学生的猜想,哪怕是很“幼稚的”,甚至不靠谱的猜想。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思维的闸门已经打开,只差证明就可以达到真理了。

    7.敢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一直在鼓励学生提问,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几十年来我们无法让我们的孩子们变得爱提问、会提问。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未能做到教学民主,学生不敢问; 二是未能传授给学生方法,学生不会问; 三是未能培养起学生提问的能力,学生不能问。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关键在于讲求教学民主,提倡师生平等,学生敢提问; 课堂上,教师勇敢“退下”,形成生生对话的态势,学生会提问;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他们就会“遭遇”真问题,学生能提问。学生爱提问了,表明学生会学了; 学生能提有质量的问题了,表明学生的思考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了;学生能够经常性地提问了,表明学生已经爱上数学了。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小心求证的习惯、总结反思的习惯、自我规划的习惯等,不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能力,使之成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