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幼儿园创新构建家园共育机制的探索
幼儿园创新构建家园共育机制的探索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吴鲜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大地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观念态度的转变,幼儿园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所有的幼儿园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想家园合作更为密切,教师和家长必须架起高效沟通的桥梁,作为幼儿园,迫切需要丰富家长接受科学理念的途径,搭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深入探索家园融合互通的创新教育机制。

    [关键词] 幼儿园  创新构建  家园共育  机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虞永平教授认为,“家长是幼儿信息的提供者、幼儿活动的督促者、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幼儿经验的提供者、幼儿园课程的审议者、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者。”基于以上观点,为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保育教育联动,探寻家园共育的最佳路径和方法,我园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实践,探索梳理形成了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新机制。

    一、科学引领,转变家长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师强化“问题前置,理念先行”的意识。面对小班新入园,中班初升班与大班幼小衔接三阶段家长的困惑,教师不“坐以待毙”,等情况涌现时手忙脚乱,而是提前系统整理各年龄段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多层次、多渠道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在家长疑问逐渐显现前,打下一剂有效“预防针”。

    班级教师结合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微信家长群、钉钉直播会议、微信公众号等的形式针对家长感兴趣的身心健康,饮食搭配,学习发展等保教知识,定期、定年龄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科普教育推送;通过家长学校、专家讲堂、家园联系栏,教育宣传手册等帮助家长更全面、更及时的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从根本上扭转“幼儿教育只依靠幼儿园”的错误观念;同时幼儿园梳理前期积累的活动案例,级部教研后推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形成家园共育案例集,组织教师以小组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分享交流,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加深家长对理念的实践认识,学习积累科学的方法经验,从而在亲子教育时能未雨绸缪,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合理的应对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精准沟通,解决家长实际问题

    父母比其他任何人更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孩子,也经常能提供有关幼儿的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和行为。家长针对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困惑向幼儿园寻求解决办法,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和在园行为向家庭提出协助和支持的需求,当家园双向沟通时,围绕的中心始终是幼儿的行为。如何更好的“审视”幼儿行为,探寻“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家园共育活动的重要切入点。

    对此,幼儿园要提供多种形式与途径供家长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常规的定期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召开班级家长会,组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可以较大范围内用以收集汇总家长发现的普遍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记录形成班级家园共育的案例资源库,帮助其他家长更好的应对幼儿出现的同类问题,做到经验共享。同时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早晚接送约谈、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反馈单等方法等,及时预见潜在问题,力求防患于未然。

    三、深度参与,家园融合共同体验

    多媒体信息时代,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幼儿园的职责了解过于片面,同时不清楚作为家长,在幼儿阶段能干些什么。当家长发出这样的质疑时,作为教师,“不是要让家长做些什么,而是希望家长与自己合作做些什么,要让家长看到家长的努力与教师的努力的关系,看到家长的努力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对此,要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平台至关重要,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家长助园系列活动,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亲历者,审议者与评价者,从而加深对家园共育的认识。通过“社会亲子实践”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结合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陆续开展“亲近自然”、“发现职业”、“闪闪红星”等模块活动。每一个活动的计划与实施都依靠班级家委会的组织与协商,教师不再一味向家长输出想法,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真正成为了幼儿活动的督促者、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走出去的活动中获得真实的社会经验,家长在活动策划组织中收获深度参与的满足感。幼儿园教师也在活动实践中更好的达成了教育目标,家园共育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固。

    、延伸教育,家园携手共促发展

    当家庭与幼儿园有了深度的连结沟通,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强力支持,幼儿园教育便成为了家庭教育的坚强后盾。在幼儿园无法全面触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在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积累后,相信他们真正意识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能够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幼儿园和老师可以通过亲子陪伴活动的开展情况来了解和评价班级家园共育工作的力度是否到位。班级范围内开展“好习惯打卡活动”、“画画我家的故事”、“亲子活动‘哇’时刻”等家庭陪伴活动,家长与孩子骄傲的分享纪录,形成了更鲜活的教育案例,凝结了家园协同的智慧。教师从中体会到了亲子关系的日益融洽,亲子矛盾的调和转变,也见证了家庭教育的强大力量。同时,教师也能从家长幼儿的日常反馈和各类活动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感受到家长对家园共育活动的接受程度,感受到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否有效影响到家庭教育,这些直接的反馈将有利于下一阶段班级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不断调整完善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通过对我园家园共育新机制的探索,我们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幼儿成长,着眼于家长实际困惑和幼儿园教育需求,期望我们始终带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来践行家园共育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最科学、最有力的支持引导。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202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