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孟庆俊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中学         孟庆俊
        【论文摘要】:教学与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领导、老师和学生三者相互依赖、生存、  发展。当今旧的教学管理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开始冲击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者要根据新形势下学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用人本观念、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等现代管理观念作指导;重新审视学校等部门已制定、实施的制度和规章,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调整那些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形势的需要,不适应教学实际,不利于促进事业发展、人才成长和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制度和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教学有创新意识的、有利于形成教学管理特色的、能促进师生积极向上的学校组织制度体系。管理的真谛是要通过管理手段的运用,激发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与时代发展同步和超前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教学学管、校本培训、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创新能力、管理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开始冲击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教学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教学管理?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通过实践调查、学习思考以及外出参观等方式逐渐摸索、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如:教师管理抓校本培训、抓教学教研、抓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抓理念、抓章程、抓评价;学生管理要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管理运行新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阶段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狠抓校本培训,促进教学发展
        1、抓好校本培训,走名师成长之路。人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一切工作都要靠人去开发。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人有密切的关系。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成为课改队伍的生力军。为此,学校应制定校本培养计划,把课改的教师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常规工作中,要求校本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发校本教材,让教师尝试专家探索之趣。这可以在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设法从课程的高度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论。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研究性课题的尝试。这些课题,要适于学生开展,适于学生走上社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许多精美的调研文章。
        3、推行校本教研,让教师体验教学相长之乐。加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力争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备课的智囊团,创经验的主渠道。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小课题研究。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中的点点滴滴的问题出发,从一线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用新课程的理念修订教学常规。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推进课改实验的当务之急。学校可以结合课改实验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订:  (1)、修订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2)积极探索对师生的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使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按新课程的理念下指导课堂教学。
        四、强化教学体系、狠抓教学管理
        探索三级课程的管理模式。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本着发展性、人文性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对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课题的申报与审议、《教材纲要》的撰写、课程的教学环节、工作量的计算、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均可以作出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做细致的探索。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在区教研室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符合新课程观和新教材观的要求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导引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2)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并完善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增加技能操作评价含量:重视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质性评价,试点“成长记录袋”评定,探索取代量化评定的评价方式。
    (3)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制度。
      当然,教育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教学管理现代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更有许多具体的、未知的新内容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实践和总结。尤其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作为思想、意识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旦形成,就必然会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要求它一朝一夕,或一步到位完全适应现代化的转变是不现实的。它确实需要一个认识、理解和变化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学校管理者就可以被动地等待。因为市场经济正日益健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为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变革的需要,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贻误时光就是贻误战机,被动等待的结果只能是落后和被淘汰。我们学校管理者只有只争朝夕、迎头赶上,迅速地、自觉地完成观念上的转变,实现教育管理观念现代化,才能实现高效益、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⑴张丽华  《教师的角色定位》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⑵吴国庆  《全社会都来支持课改》  《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
        ⑶崔允澈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⑷钟启泉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