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五育并举,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五育并举,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殷全亮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殷全亮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争论不休,如何帮助学生将这第一步走的扎实稳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不断深思,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三个重要内容,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求实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环境中发挥作用。

    习惯如自然,奠基孩子的终身发展

    叶圣陶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无穷;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都会吃亏,想改也非易事。”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一个人从儿童到少年的过程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坏习惯、好习惯都将伴随终身。

    作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如果我们没有刻意的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坏习惯就会见缝插针般悄然生长。一旦习惯养成了,改掉是非常艰难的。不管是坏习惯还是好习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生活在习惯里!

    习惯能够造就第二种天性。播种一个行动,收获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获得的教育决定终身命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实践出真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儿童、少年在认知方面有个特点是“玩中学”,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教育家陶行知、当代教育家林格先生特别提倡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认知特点是“接触”“理解”“懂得”,这是一种轨迹或是规律。所以平常教学许多的拆讲,总是“告诉”孩子,而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由此可想开去,“五育”即德智体美劳要实施,就得让孩子去“做”去“体验”,才能有感悟,才能有记忆,才会形成概念,会摄入骨髓。

    其实我们的课程里有大量的动手实践性课程,但被我们因为“场地条件不具备”“安全的考量”“时间的限制”“人数的限制”“无意间忽略”等等种种原因,“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亲身去做,他们(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了,因为那些知识太简单了。其实任何简单的知识,对于孩子都不简单,都需要他们去体验去亲自感受。

    要想保证孩子们有“动手”“体验”“亲自做”“玩中学”的机会,则要从评价方面入手,教育评价不仅考察个体更应关注更多的学生,应考查学生是否实践,是否亲身做。比如体育,既要从“面”上看运动队的成绩,同时也要从“点”上考察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在运动会上专门设一个比拼赛制,除有比赛项目的学生外,本班其余同学组一个方队,本年级班与班之间竞赛,在15分钟内齐跑(方队)赛,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坚持下来。实践结果表明这个项目很受欢迎。因为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有机会。运动会不是少数同学的运动会,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才好。

    “艺”双结合,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教育家陈鹤琴说:“音乐是儿童的灵魂。”画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说:“高尚的音乐把人心潜移默化,养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艺术教育是少年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并划定一个底线——“人人参与而不掐尖”,避免少数有兴趣、基础好的同学拿作品去参加一次比赛,打个分,评个奖,大部分同学则无缘比赛,沦为“看客”,积极性受挫。所以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平等的表现机会!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壮的体魄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果说艺术教育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那么劳动教育则是孩子健康身体的保障。

    劳动教育是现在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把学习和劳动割裂开来,学习是不完全的。学生的劳动应该从家务劳动开始。哈佛大学的一项跟踪调查表明:几个从小热衷于家务劳动的孩子,比一群很少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有创造性,继续深造的机会多。学校的劳动则是要设立一些简单、重复、有一定要求的劳动,如拖地、擦桌子、整理书包、垃圾分类等。

    我校劳动的项目确定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农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的田间劳作,也是孩子们认识庄稼生长过程的最好教材。

    教育界同行有个共识,就是现在的学生太需要进行劳动教育了。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的一般技能,如整理书包、扫地、打水拖地、更不用说区别韭菜和麦苗了。那么农作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又是如何成长结果的?我们要教育孩子节约粮食,“粒粒皆辛苦”。不到田间地头劳作,不接触泥土,不辛苦,不流汗,不体验真实的农业生产劳动,怎么能体会“粒粒皆辛苦”。

    我们要使义务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在教育方面给予“五育”平等的地位,否则厚此薄彼长时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顺畅,这是我们谁也不想看到的。

    以五育并举的思想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从评价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和认知,才是实施真教育的有效路径。

    人生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锻造健壮的体魄。作为教育人,在教育的土壤中耕耘,应该为学生发展创造开放的教育。我校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不断探索与创新,必将在教育事业上有所成就。

    育才小学用五育为学生刷亮人生底色,一批批自信、阳光的学生从这里出发,他们以知砺志,以德立身,立足社会,走向未来。

    静待花开,未来,我们在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