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行走在美育挖掘与传播的田野上
行走在美育挖掘与传播的田野上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剑澜

             苏州市吴江区世恒学校  张剑澜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就把美育纳入了他们的教育体系。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乐”的学习,他认为“礼”虽可以安上治民,但“乐”可以移风易俗,要治理好一个国家,“礼”“乐”是相辅相成的。在他本人因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也自觉地把美育列为他所开创的学校教育事业的一个方面。   

    美育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美育不同于一般教育,它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它是在引导人们对于美进行感受、鉴赏时,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活动时,凭借形象思维方法,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实现的。它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创造感情的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它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带有的强制性,能使人们心甘情愿的去接受美的教育。

    一、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关系

    智育是使人智慧的教育,传授知识的部分;德育是使人道德的教育,熏染觉悟的部分;美育是什么?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师进而阐述了美育和德育、智育的关系,“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祝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师的观点是智育和美育都是德育的重要助手,只有两手抓,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得以完成或者实现。所以美育的功能决不是配角,它和智育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它和德育一起使人大彻大悟。这一切都将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青年人才培养服务。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见中提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美育的全方位发展定了方针、指了方向。笔者在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担任校长时就提出“大爱尚美”的观点,就是要让美育和智育一起为德育奠基,真正立德树人,从而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德育、智育和美育共同促进教师发展

    一所学校要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著有《与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开篇便开宗明义地说:“本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施行领导的下列几个方面: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和教师的个人创造,课堂上的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学修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将发展教师、促进教学作为传授给青年校长的治校经验,认为校长最紧要的能力(或者任务)就在于发展教师、促进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一切活动的实质,就是校长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了创造性的发挥就有了乐趣,就会自然减少职业倦怠感。例如笔者曾参与过的《特色学校发展中的美育策略研究》,此项课题由四个子课题组成,分别为德育、艺术、教学、管理,囊括了艺术、文化各门学科。课题组通过读书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等方法,广泛开展关于校园美、德育美、学科美、艺术美、管理美等领域的行动研究,力争做到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在课题组各位老师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得到很好的响应,教师们多次举办读书沙龙,交流美育心得,也递交了多篇读书报告。

    、美育是一种刚需

    人民日报曾发文,美育是一种刚需。美育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全人教育。美育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

    美育,擦亮发掘美好的眼睛和心灵。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经过美育的熏陶,我们的眼睛对生活的美就会视而不见;没有经过审美的洗礼,我们的心灵对于世界的美就会熟视无睹。而美育,恰好能赋予我们审美的眼睛和心灵,教我们看破恶俗、低俗、庸俗,发现美好。我校笔者所在的苏州市吴江世恒学校从办学之初就高度一直重视学生美育工作,近几年更是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更新理念,完善体系、丰富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崇高的精神境界。结合“双减”政策,在5+2的设计中,大量融入了美育课程,如室内乐、小视频制作、梨园华服、装置艺术、版画与制作、刺绣等等丰富学校丰硕的美育成果课程也多次获得各级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家长与学生一致好评。

    美育,塑造完善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中,美育始终以情感活动为中介,美的形象会引起受教育者在情感上产生激荡,或喜笑颜开、心花怒放,或忧愁悲愤、伤心落泪。受教育者正是通过这种亲身的情感和教育,对客观事物产生喜怒、爱恶,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生活的真谛,在怡情悦性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美育是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并促使人格完善的特殊手段,而这个手段总是凝结着人的具有审美意味的复杂情感,因而必然对接受者的情感及整个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

    美育,涵养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管是孔老夫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还是孟老夫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都是对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文明,自带这种天人合一、刚健自然的基因。而今,却遭遇丧文化侵入。本来,丧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自嘲。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如何及时从丧中抽身,继续勇猛精进?这就需要美育,需要美育透过丧,照见内心深处的积极标识。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年轻时酷爱自然,徜徉在山水之间。“天地之间有大美”,正是在自然的美育中,他写出了《流云小诗》,写出了《美学散步》,写出了诗意人生,也写出了哲思人生。美育,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诗意,精神永向高处,畅饮生命的美酒。

    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学校美育挖掘与传播的田野上,我们辛勤地耕耘着。长路漫漫任重道远,除了精心育种,还要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勇往直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