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读本”与“道德与法治”融合实践
小学“读本”与“道德与法治”融合实践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1月上 作者:陈小勤

    安徽省合肥市曙光小学   陈小勤

    【摘要】把《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互融合,对于不断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两者立德树人之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德育、法治教育等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读本;道德与法治;融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教材,也被编入了课程的一部分,并由道德与法治老师亲自授课。教师要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从“读本”“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的专题融合、重构,实现课程的有机构建,适当地迁移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所累积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推动学生的可持续人格发展,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使“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学生心灵这一课程目标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一、培养目标一致,让融合成为必须

    1.政治认同一致

    “读本”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在感情和政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认同,日常生活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充满使命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自己的责任。

    2.道德修养一致

    “读本”培养学生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心中有榜样,通过劳动磨砺意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明白劳动不分贵贱。

    3.法治观念一致

    “读本”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懂得遵纪守法、学法、用法,以守法为荣。“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宪法,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4.人格培养一致

    “读本”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远离伤害,乐于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能表达自己,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的观念,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5.责任意识一致

    “读本”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勇于创新,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珍惜并坚决维护祖国统一。“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自然,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两者的目标一致,通过融合,可以形成更全面、有机的教育体系,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坚定政治信仰、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这样的融合是必要的,有助于更好地塑造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有担当的有志青年。

    二、教学内容交集,让融合更趋现实

    “读本”与“道德与法治”二者在内容上交集颇多,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读本”与“道德与法治”的交叉融合有以下特点:

    1.注重理实结合

    “读本”中的时事政治理论与“道德与法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理解党和国家的实际政策,也能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强化时事教育

    通过引入“读本”与“道德与法治”的时事政治内容,加深学生对当代社会的认知,培养他们对国家发展、社会状况的敏感性,使其时刻关注国家大事。

    3.凸显思政教育

    利用“道德与法治”注重个体品德与社会公德的特点,将“读本”中的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既关注个人修养,又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培养实践能力

    “读本”与“道德与法治”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激发他们对社会的热爱,使其在实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将《读本》与《道德与法治》巧妙融合,教学内容得以交相辉映,既强化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又注重了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全面发展。这种融合使教育更具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三、教学方式优化,让融合走向落地

    《读本》的每一讲、每一标题基本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言简意赅、包含深意,其中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很适合作为启课、结课使用,也可作为问题的设计。《道德与法治》更具有生活化、活动化。在教学中两者互补,优化教学方式,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1.自主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的课堂上,知道了中日甲午海战惨败的原因后,追问:如何才能避免惨败?请拿出高年级段“读本”,阅读第12讲“强国必须强军”的内容。阅读之后,学生由衷地说出了习总书记“金句”——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如何才能强军呢?

    通过探究活动:我是军事小参谋。展开小组合作,开展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补充,不断协商,最终形成代表小组智慧的观点。正是这种自主探究、不断建构的学习方式,指向了深度学习。

    2.故事引入,激发实际行动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课堂上,学生了解到造成我们自然环境的污染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如何改变我们不适宜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呢?

    通过余村和塞罕坝林场的故事,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富裕的生活并不矛盾,环保英雄的付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生通过故事的感悟,表达了对环保的情感,并被引导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实施低碳生活方式、变废为宝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上的互补,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故事中激情导行,让融合走向优化。

    “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思政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两者走向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让我们在融合之路上不断深耕,奉献智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吉海荣.小学《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J】教学与管理,202205):60-62

    3】李份,金忠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的四个维度【J】教学月刊,202210):45-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