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1月上 作者:臧蕾

    山东省青岛市枣山小学  臧蕾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也是培养求知欲和坚毅精神的基础。本文通过科学理论和文献综述,研究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数学学习

    1 引言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有学生达到了“乐之”的境界,才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就会态度积极、行为主动地去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是没有兴趣,就会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就不好。因此为了加强数学课堂的效率,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需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

    2 兴趣的概念

    兴趣(interest)是一个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个体的行动,尤其是对个体的意识行动有着强大的推进功能。兴趣具有动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

    3 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师设计教学时,在对教学材料、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要考虑怎样把教学材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写出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法,方法中要对符合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做出规定。教师必需选用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善于思考、自主发现、敢于表达自己看法的启发式方法,这样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讲授法

    讲授法(lecture method),是指教师使用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教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是语言表达的技巧,是最为常见的教学行为之一,它能恰当折射出教师教学语言的功底,折射出教师熟悉讲授内容的程度。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讲求逻辑、严谨。根据语言表达的特点不同,讲授法可以分为五种:讲述、讲解、讲演、讲读、讲评。

    以小学数学中“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例,首先是引入概念,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然后进行提问,如此就能够让学生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举出例子,通过陈列出生活中各类平面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

    3.2 问答法

    问答法(question method),是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的提问和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参与到问答法中,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渐生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内容时,要求做一个容积确定的铝皮制的易拉罐,怎样做才能最省材料?大部分学生认为该题是求面积最小值的问题,不以为意。此时假如教师发问:“我不是指铝皮的面积最小,而是铝皮的重量,因为生活中所卖的铝皮是按重量出售的。”学生会立刻回答:“要考虑到铝皮的厚度、密度,并且铝皮面积也要最小,才能让重量最小”。教师再激问:“铝皮的厚度是b,上下底的厚度是侧面厚度的2倍,如何设计才能最省材料?”此时学生兴趣会大大增加,为成功解决该问题营造了有利条件。教师经常让学生感受到所提问题包含的趣味性,方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3 演示法

    演示法(demonstration method),是利用不同的技巧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强化认识、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特点是通过物化的形式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随着演示载体的科技含量提高,演示的效果也更好。通过演示可以让学生模仿技能性的动作,感知抽象的知识,有助于教学的引入和深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熊猫兄弟平均分竹笋的过程,也可以将竹笋替换成学具小棒进行展示展示等等,并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发现: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并且对概念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做到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师进行概念讲解时,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做到对平均分概念产生深刻的理解记忆。

    4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4.1 满足成功体验,培养数学兴趣

    对于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完成数学练习和作业会有一定的难度,做数学练习和作业时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体验强化法,是对学生釆用的一种正向诱导激励的方法充分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以达到强化数学学习行为的目的。

    4.2 创设良好开端,激发数学兴趣

    4.2.1 故事导入

    通过调查显示,80.27%的学生很喜欢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如果能恰当的运用故事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快速将学生浮躁的情绪稳定下来,瞬间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得到集中,学生能很快被故事情节吸引,迅速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自然会紧跟老师的思路来进行课堂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4.2.2 情境导入

    在导入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选择既贴近教学内容学生又熟悉的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生活中。学生从教师建立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着手学习。

    4.3 创设史学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按照教学内容恰当地引入数学史、人物传记或趣味性故事等,向学生叙述数学家致身于真理的故事,对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好处,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机会,与新课标的情感教育要求相符。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遵循适当的原则,生动导入新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发现数学,激发兴趣,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王维臣.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