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知行合一劳心乐行 ——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知行合一劳心乐行 ——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1月上 作者:陶轩

    南京市晓庄小学   陶轩

    摘要: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跨学科领域予以关注,强调通过学科间的有效融合,强化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其中,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伟大的人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观念,将以小学阶段为例,对小学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进行分析,倡导学生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在探索关联性、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现状,并提出后续的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探索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劳动教育;学科融合

    劳动教育已经走进学生们的日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教师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劳动教育与具体的课程对接起来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进步。音乐的表现要素主要包含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感受和体验与人类的劳动密不可分提升劳动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与音乐教学美美与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劳动文化,播放包含劳动元素的音乐作品、开发劳动主题音乐作品赏析校本课程等,从而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同时拓展学生音乐学习的路径。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将解读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组织音乐赏析和学唱等环节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等,而劳动教育则在逐步的引起关注。当前很多学者都在强调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应该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而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恰恰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保持较高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的学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关联性与作用

    (一)关联性

    1.共性。首先,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共性。本身两者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音乐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比如创作和表现力,而劳动教育则倾向于培养劳动的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其次,两者都强调手脑的相互配合,强调双方的相互协调。此外,两者也都有展现自我,表达自身个性的需求。

    2.结合点。两种教育模式之间有很多的结合点,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媒介用于培养劳动精神,比如将一些含有劳动精神的歌曲融入到音乐教育中,通过聆听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对劳动产生敬意。在以劳动为载体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培育音乐素养,比如组织一些劳动活动,在劳动中引导学生用韵律表达当前的感情,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小学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的作用

    1.在以音乐为载体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

    音乐本身就是极具创造力的,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提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内容,比如儿歌等,鼓励他们利用表演的方式将自身创作的内容详细的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2.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劳动教育

    可以在所设置的音乐课程中增加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比如《劳动最光荣》《其多列》等歌曲,或者是增加一些传统的劳动号子等。这些音乐内容直接与劳动相关,在欣赏的音乐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劳动的美和价值。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中增加一些劳动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下音乐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劳动体验

    除了将劳动教育渗透进音乐课程以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方式,走出去来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比如可以利用一些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音乐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在敬老院表演等,利用这些课外活动,真正的体验到劳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价值。

    二、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问题现状

    (一)学校及教师观念

    目前各地教育局都对劳动教育活动十分重视,但是从各地区小学劳动课的开设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校只是依赖于课外活动以及班会开展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场所较少,直接导致劳动教育很难顺利实现,且劳动课的教育方式不够灵活,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无法保证劳动课开设情况的情况下,也没有考虑到其他教师劳动课的责任承担情况,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并不全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音乐课中,教师会融入思想教育活动,但是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却很少。只有在教材中有劳动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才会主动的开展教学。由于现有的资源不足,学校也没有提出硬性的要求,所以教师表现出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也反映出音乐学科教师缺乏综合性的育人理念,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够。

    (二)课程教学资源

    具体体现在音乐教材中,通过查阅当前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可以看出其中与劳动相关的内容非常少,只是偶尔出现。有些作品中虽然表现出了与劳动有关的内容,但整体表述的十分隐晦,需要老师去进一步挖掘。在教材中设置教学主题的时候,与劳动相关的主题内容也很少。在这些很少的劳动作品中,引导学生去学习,体验不同岗位的劳动特点,强化学生的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配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体验劳动人的情感,对劳动充满兴趣。

    (三)课程内容选择

    国家层面的劳动教育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视。教育部也在积极的优化教育政策,针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设定了指导纲要试行,并强调纲要的进一步落地。劳动教育主要是发挥出劳动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并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出良好的劳动品质。对于教师来说,在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劳动作品的感兴趣程度,了解学生愿意接受的学习模式,这都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掌握。

    三、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在音乐教学中挖掘劳动元素实施劳动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音乐教学作品的意境内涵表达,从情境入手融合劳动教育,搭建两者相互融合的路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情境,使其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的美,并从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深刻了解了劳动的意义,知晓劳动的价值,这也可以使学生在日后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后续劳动。

    例如,在参与校园内的环保卫生工作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比较消极的,感到十分的劳累。在这个时候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以此来抵消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动学生更好的参与劳动,既可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此外,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比如工人、农民等,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工作岗位日常的辛劳,进而逐步的理解家长对自己的付出,做到对家长的感恩。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劳动能力实施劳动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实践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劳动能力。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劳动教育与音乐实践的相互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劳动的价值。在参与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可以对乐器的发生原理、构造等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在参与合唱团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与他人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劳动力、音乐是实践力都会随之提升。比如让学生参与布置舞台,利用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组织参与音乐会的过程中,体验到从场地布置到最终表演各个环节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

    参与音乐活动本身就是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劳动动手能力。其中融入劳动的内涵以后,对他们的后续发展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班级内,老师要求学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分小组创作歌曲。在分配任务以后,学生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一首与主题相符,且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由很强带东西的歌曲。在全校的音乐会中,学生们身着表演服装,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所创作的歌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也由此获得了很强的自豪感。可以看出这种融合形式,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劳动付出以后得到的回报,产生了很强的积极效果。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劳动习惯实施劳动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劳动主题的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例如在一首江苏劳动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教学中创编插秧、打稻谷、收割水稻等劳动表演动作,结合歌曲的演唱,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帮助农民伯伯一起来干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例如在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的歌唱教学中,通过加快速度和放慢速度表演唱的对比方式给予关于热爱劳动的启发,在歌曲的学习和表演中倡导学生要做一个勤快的人,培养可贵的爱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歌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劳动好习惯外,音乐欣赏同样也可以。利用劳动题材纯音乐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在更好的体验美、感受美,形成更高的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劳动习惯,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乐于助人等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将劳动体验与音乐欣赏相融合,可以在更好的氛围下,利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真正的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日常组织学生参与的音乐欣赏活动有:乐器演奏、合唱等,这些活动本身也要求学生参与进去,通过观察自身的参与以及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也能够对音乐与劳动的结合形成正确理解,从而达到习惯的培养。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劳动精神实施劳动教育

    锻炼和培育小学生的能力,还是要从精神入手。音乐教育与劳动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十分重要。比如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解劳动场景、人物形象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详细的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劳动精神。还可以积极的创新课外活动方式,在增加学生参与性的基础上,还能够了解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强化自身的劳动精神。

    例如,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对待日后劳动和音乐学习,老师组织学生参与了一场社区音乐会。在此次音乐会中,组织学生利用独唱、合唱等多种方式,将之前学到的与劳动相关的歌曲充分展现出来。还可以将之前制作的道具、场景搬到社区内,搭造一个音乐剧的舞台,将之前排练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劳动精神得以提升,这也说明让学生利用有效途径展现出自身的劳动成果,对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重要。

    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既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方式,也是学生理解音乐、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路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对音乐课程而言,该理念便是要将“”作为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其实就是进一步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使学生在“”中更全面地理解音乐。

    综上所述,践行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小学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十分重要,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在在音乐教学中挖掘劳动元素,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等方面实施劳动教育。作为音乐教师,秉承以乐育人,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要继续进行探索,寻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劳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提升音乐素养的教育模式,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曹智艺许锋华.音乐教育中劳动素养培育的四个着力点[J].教育科学论坛2023(13):5-10.

    [2]李思颐.“课程思政”理念下劳动教育融入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究[D].广西艺术学院2022.

    [3]高紫薇. “五育”并举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4]孙秋华,王刚.学生劳动素养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0):65-66.

    [5刘晓娟.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初探———以劳 动 号 子 为 例 [J]. 艺 术 大 观,2022(12):124-1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