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县域内普通高中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县域内普通高中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1月上 作者:周树芳

    赣州市会昌三中 周树芳

    摘要:县域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赣州县域普通高中面临着多个发展困境,例如教育经费不足、学生来源减少、教师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不够自治等问题。为了县域普通高中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提出了改革措施,旨在为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基础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困境;治理

    普通高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为了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我们必须全面加强高中教育。目前,县级及以下政府举办的普通高中约占全国高中总数的60%左右。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发展重点主要在县域普通高中,也就是县中。县中教育发展对于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县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振兴县中解决“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目标以及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公平具有基础性作用。此外,教育、科技和人才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县域普通高中现状分析

    县内普高办学特色欠缺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教育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推动高中学校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成为了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的必然选项。然而,当前赣州市内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特色方面普遍缺乏鲜明的特点,县级重点高中学校的实力也不是很强,在全市、全省范围内缺乏影响力和亮点,缺乏名校效应。此外,县级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也缺乏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离开,既影响了县级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和优质化发展,又给居民增加了经济负担,对县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和普通高中教育方式的转变,县域普通高中需要适应新的教育政策环境。为了提升阶段教育的覆盖率并确保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应实施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二)县域内校际差距明显

    普通高中县域内校际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不同学校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种不均衡现象在很多县域内普遍存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导致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充足的资金投入等,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而另一些学校则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与资源丰富的学校相比。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其次,教学质量的不均衡也是导致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核心表现。一些学校由于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发展。而另一些学校由于缺乏优秀师资和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无法与资源丰富的学校相比。这种教学质量的差距使得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最后,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是显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最终结果。一些学校由于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获得更好的发展成果。而另一些学校由于资源匮乏和教学质量较差,学生缺乏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均衡。

    二、地方普通高中发展难题

    赣州县域高中在过去的岁月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拥有了不错的招生情况、优秀的教师团队以及有效的资金运作安排,为县内教育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持。在这其中,宁都中学代表了90年代以前的典范,而南康中学则在21世纪头十年为该地区树立了典型的光辉。然而,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推进以及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文清外国语学校和厚德外国语学校等优质私立高中的崛起,进一步加大了对周边县域高中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结果,县域普通高中面临着优质生源和优质师资的不断流失问题,形势变得更加紧迫。据报道,全市县中教育面临发展困境,县域高中吸引力大幅下降,造成了优质生源流失、优质师资流失、资金保障不足、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与此同时,县城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追求与县域高中教育发展不充分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导致“县中塌陷”现象普遍存在。

    (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县中甚至存在运转保障困难问题县域财政实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县级财政与市级财政难以比拟,在支撑县域高中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奖励、教师福利等方面捉襟见肘。经济的落后、财政投入不足是赣州县域高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总体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但中央财政教育拨款中,义务教育阶段拨款偏多,而高中学段拨款偏少。赣州的大部分县都属于贫困县,脱贫时间较短,县级财政实力普遍不足,难以承担大额的教育资金投入,综合导致各县县中的教育经费不足,保障不到位。从全省范围来看,相对于省内知名高中学校,赣州县域高中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有限,这导致了一些高中学校在教学设施、教材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提供与知名高中学校相匹配的教育产出。

    缺少师资发展力量

    优秀的教师是办好高中学校的基石。在教育系统中,高中优秀教师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在赣州县域普通高中,师资流失问题尤为突出。自2010年以来,高中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全国各省普遍要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而入学率的提高,意味着对教职工的需求增加。但由于待遇、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县域高中的教职工纷纷离开,前往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赣州县域普通高中的教师薪资相对较低,而且地理位置不理想,无法与省内知名高中以及市中心的高中相媲美。因此,特级教师、省级或市级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等教育界的精英更倾向于到发达地区从事教学工作。

    当前和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赣州大多数县域高中普遍受编制、教师招聘方式、资金保障、缺乏激励机制等因素制约,导致不能及时补充优秀青年教师,不能有效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校集中培训学习,教师的值班加班补助、高考奖励、教学奖金等发放渠道不畅通,职称晋升难度较大,一些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度相对较低……凡此种种,导致全市县域高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缓慢,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方法相对陈旧。优质师资的贫乏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更不愿意留在县城就读。在高中发展的关键十年(2010——2020),赣州市的县中普遍很难招收到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部属师范院校的学生、公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再加上原有部分优秀教师已到或已接近退休年龄,综合造成县城优秀师资短缺现象,县中师资水平退化严重。

    (三)大量学生流失严重

    赣州县域普通高中招生困难的问题愈发突显。首先在赣州市大部分县区,错失了发展机遇,办学品质和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在较长时期内,赣南县域的教育官僚化和行政化现象相当严重,缺乏创业干事的氛围,选拔任用制度僵化,校长队伍缺乏对教育热情的支持,导致全市县域高中在黄金时期错失了发展机遇。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明显受到这一后果的影响。由于全市县域高中整体水平相对较差,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进入省内著名高中学校或中心城区优质高中学校。这种趋势导致赣州县域普通高中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压力,严重造成优秀学生的流失。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与学生群体异质化、学生求学需求多样化、高校和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多样化之间存在矛盾。赣州县域高中较长一段时间存在同质化倾向,办学功能定位不明确,多样化发展停留于口头和纸面,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高中学校布局,造成县域重点中学在县内一家独大,其他普通高中缺乏办学特色的局面。从近年来赣州市县域特色高中的申报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310月,赣州市入选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名单仅7所。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也是导致招生难的原因之一。从全市范围内来看,教育资源向市级重点中学倾斜,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从县域内各高中学校发展来看,县域内部高中发展很不平衡,没有形成“特色多样、优质均衡、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受办学思维和应试教育导向影响,县域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优秀师资、源等都向重点中学聚集,不同层次学校的资源配置差异明显。调研发现,以赣州市B县为例,县一中生均可用经费高于其他高中16.1%县中招生从高分到低分分批次录取制度造成了县域内高中生源配置的分层化格局,既违背了教育公平,更影响了县域内高中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县域各普通高中发展极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式分层办学格局,无法满足县域学生的多样化升学需求。

    最后,招生秩序的混乱,民办教育的野蛮成长,是导致赣州县域优质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省内部分高中、赣州中心城区高中和民办高中凭借自身办学实力、资金实力的优势,都不同程度地在各县区进行跨区域掐尖招生,前有临川教育集团,后有江科附中、厚外、文清等私立学校的加入,普遍都存在跨区域甚至是跨市域掐尖招生,以高额奖励争抢优质生源等,导致各县的优生流失非常严重,既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也进一步加剧了“县中塌陷”。如近十年赣州县域高中普遍很难有高分考生的出现,甚至出现部分县域重点中学近十年没有考取一个“清北生”的局面。

    归纳而言,赣州县中面临生源流失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县中自身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招生秩序混乱等原因,导致学生和家长倾向选择省内或市区知名高中学校。

    三、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治理的建议

    目前,赣州县域内的高中面临着众多问题,而实现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就十分困难。要取得突出的成绩,就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手段,通过一点一点的突破来达到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面对当前形势,由于县域财政资金紧缺,无法通过增加投入或奖励来提升教育质量。为了全面提高各方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和寻找突破口等方式,以快速改善质量。针对赣州县域高中的发展状况和区域实际,可以提出以下治理建议。

    (一)优化学习条件

    县中教育要促进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政策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约85%的教师指出赣州县委、县政府将高考录取率和“清北录取率”纳入对教育局和县中工作的绩效评估。此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赣州的教育状况不太理想。教育生态和教育土壤都存在一些问题,行政部门对教育过于干预,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够浓厚,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等等。另外,由于大部分县域都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保障力度不够。

    建议市级层面结合赣州实际落实相关政策,为县域高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构建良好生态。基于此,一是各县县委县政府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以各种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业绩,建立正确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二是市县两级政府要落实地方财政事权,统筹上级项目资金,解决县中硬件改善问题,并保障普通高中公用经费按标准拨付到位,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这是县域高中发展的基础。三是县级政府要保障教师的绩效工资正常发放,并不低于公务员标准,探索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建立教育基金会,用于奖教奖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以维护、调动教师积极性,这是县域高中发展的关键。四是要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实行公民同招,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这是县域高中发展的核心问题。五是要落实相关政策,减少各种非教学性事务对学校的干扰,让学校安心办学,让教师安心教学,让学生安心学习。

    (二)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的滞后不仅体现在投入、师资、生源等方面,还在于机制的僵化。要突破教育发展的困境,必须创新教育发展的机制,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教育发展。针对当前赣州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点带面,推动赣州县域高中的全面提升。

    深化选人用人体制改革。一是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教育系统去行政化改革,破除教育系统官本位思想。县域高中可以考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实行校长(书记)职级制改革,推动教育系统去行政化改革,破除教育系统官本位思想,培养和打造一支有教育情怀、潜心教育、业务精湛的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二是创新校长(书记)选聘方式,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聘等方式面向全市、全省、全国来选拔校长(书记),彻底激发教育系统的活力。三是要大力提高校长(书记)专业素质,提高校长书记)领导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校长专业标准要求选人、用人,加大对校长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理性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减少和避免弯路与失误。

    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一是要厘清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政府作为教育治理的核心主体,充当元治理角色,要当好“掌舵者”,为学校发展把握好方向、厘定好规则,而不是包揽公共教育事务的管理。而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在法律框架内,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应该享有内部事务的高度自治;二是要明确权利和责任的关系,解决学校办学中权责不对应,学校权小责大,难以自主,甚至不愿和不敢自主的问题,既要给学校充分的办学空间,也要防止权力下放而导致责任落空;三是要理顺“放”和“管”的关系,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和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正做到“应放尽放”,通过“放”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实现以“教育家办学”取代“教育局办学”,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回归教育工作本身,在什么时候管、管什么、采用什么方式管的问题上要有科学规划和界定,既要防止重回老路,又要防止失序和失控;四是尊重创新,鼓励和支持学校大胆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不能“一刀切”“一尺子量到底”,更不能以分数和成绩论英雄,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并营造出宽容的氛围和制度环境,允许学校在实践新的办学思想和模式中试错或失败,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自主能力。

    (三)激发团队气势

    一是要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有效的举措。市县两级政府要确保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薪资水平,要及时足额发放教师绩效工资,把县中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各县要尽快出台高中课后延时服务经费财政和家庭分担制度。由于绝大部分县中是寄宿制学校,教师在早晚自习、周末等时间经常加班,工作量大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却缺少相应的补贴,政府应予以关注和解决。

    二是要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为了确保赣州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具备最新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同时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我们要建立健全赣州县域普通高中教师的培训机制。这一机制将涵盖培训方向、培训措施以及职称评定制度,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杰出的教育者

    三是要加大优秀师资引进力度。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切实制定教师引进的激励措施,完善待遇保障,吸引公费师范生回省任教、终身从教。《计划》的出台是县域普通高中打破师资困境的绝佳契机,是解决师资问题的突破口,市县两级政府应出台优惠倾斜政策,切实解决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发展的问题,积极推动公费师范生到县域普通高中工作,建构留住教师并让他们乐于从教的路径,缓解师资困境,稳定教师队伍,让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事业。

    四是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职称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认可,如果不能合理解决教师的职称晋升需求,将会成为教师离职的严重隐患。要明确定义普通高中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成果、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职称评定,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专业能力等因素,评定教师的职称等级。通过职称评定,可以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晋升机制也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教师有实现自我的需求,这不仅要靠工资和职称,还要靠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学校如果能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会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育不均来自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教育改革不应局限于教育领域,要从全局看待教育。赣州市县两级政府应意识到提高县级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性,改变资源配置格局,向县级高中倾斜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的投入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一项非常划算的事情。因此,地方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水平,以此来促进县域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重建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生态,需要将教育中的功利、焦虑和盲目排除出局,使教育回到培养人才的初衷。各县域普通高中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立场,以积极态度和崭新形象回应社会的期望,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自强不息,推动良性循环,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徐金海.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23(06):32-37.


返回顶部